1、“壹諾千金”的故事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壹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這就是成語“壹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
壹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壹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2.誠信合作
壹個顧客走進壹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賬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妳壹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妳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地嚷道:“誰都會這麽幹的,我看妳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
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壹直在尋找壹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妳還讓我到哪裏去談這筆生意呢?”
3.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壹起去,壹邊走,壹邊哭。媽媽對他說:“妳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妳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妳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擴展資料:
關於誠信的詩句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
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容。行:行為。恒:恒心。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
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
5、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壹概以真誠為準則。
6、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唐·韓愈《原道》
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