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好像燃燒得已經成灰的木頭身子好像沒有停錨的小船到處飄蕩
這兩句出於蘇軾.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問汝壹生功業,黃州、惠州、詹州。 ——蘇軾末年回首人生所作概括了自己飽經坎坷、備受流離之苦的壹生.其中的最後壹句3個地方是他3次被貶謫的地方
嘉佑元年(1056),蘇軾首次出川赴京應舉,次年與弟轍中同榜進士,深受主考歐陽修賞識。嘉佑六年應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其父蘇洵於汴京病故,他扶喪歸裏。熙寧二年(1069)初還朝任職。因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有許多不同,請求外調,自熙寧四年至元豐初期他先後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他因所謂以詩文誹謗朝廷的罪行下獄。僥幸被釋後,謫貶黃州。元佑元年(1086),舊黨執政。蘇軾被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但在罷廢免役法問題上與舊黨發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賈易等人尋隙誣告,蘇軾請求外任,先後被派知潁州、揚州、定州。這期間,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斷進行某些興革。紹聖元年哲宗親政,新黨得勢,貶斥元佑舊臣,蘇軾被壹貶再貶,由英州(今廣東英德)、惠州,壹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