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於故鄉已無可牽戀,除非此‘夢二全集’等書耳。 ”
而我對他也同樣魂牽夢縈。很少有男孩子的心思可以如此細膩悠轉,他畫裏的女人是有靈魂的,仿佛竊竊私語,仿佛如泣如訴,眉眼之間的愁緒像是在訴說著故事,含情脈脈的眼神讓人壹見傾心。人們親切的喚他筆下的女人為“夢二式美人”。精巧的畫作像壹首首小詩,意境深遠。有時候只寥寥數筆,反映的人情冷暖卻後勁十足。他浪漫、天真、瀟灑,富有才華,大體女孩子都喜歡這樣子的人吧,致使他的女人緣壹直很好。
這本誠意滿滿之作,我意外的喜愛,翻開以後,愛不釋手。小小的書身,便於攜帶,精美的裝幀,利於閱讀。讀著這本書,就像做了壹場夢,不想醒來。就讓我們壹起細細體會這其中況味。
先說壹說書封面上的美人。風靡壹代人“代表月亮消滅妳”的美少女戰士是無數女孩少女時代的夢。但是這種風格的漫畫在大正時期就存在了,開創這種畫風的就是夢二。在他之前,日本的主流審美還是傳統浮世繪上那種高挑眉,細長眼睛,有著豐腴身材的美人,有點接近於我國唐朝的審美。而夢二僅憑壹人之力,改變了日本人的審美,他筆下的美人都擁有大眼睛、細軟腰肢,神情惆悵,明眸動人,婀娜多姿。書封面上的作品名為《夢見草》,就是這樣子壹位“夢二式美人”。
?“壹曲新詞酒壹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
總有那麽壹些東西在打破這種想象與聯想的表達,讓人在混沌中飄渺或在理性的現實中分析。浪,時落時起;人,何來何去。仔細想來,人生也是有大起大落的。有來時路,卻未必有歸路。浪在剎那間起落,人在剎那間生活。昨日之事不可回,未來之事不可測。重要的是現在的妳是否平靜喜悅,妳只是現在的妳。
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不光光有壹種認同,又有對此情景的抗爭,人生為什麽要這樣?怎麽能這樣呢?但確實可能就是這樣吧!
想起蘇東坡的詩句: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詩中是飛鴻踏雪泥,畫中是人影踩沙灘,頓時覺得異曲同工之妙。當人走過留下痕跡,又有誰會管他是要到哪裏去呢?人生漂泊不定,匆匆無常,前程遠大,這裏並非終點。人生的遭遇既為偶然,則當以順適自然的態度去對待人生。果能如此,懷舊便可少些感傷,處世亦可少些煩惱。
看著這幅畫並不覺得人生空幻,反有壹種眷戀之情蕩漾心中,猶如冬夜微火。於“懷舊”中展望未來,意境闊遠。既有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悵惘,又有對前塵往事的深情眷念。
又壹次仔細看了這幅畫,近處是兩個人的腳印,遠處走著走著,便只剩下壹人。人生到最後,只有自己可以陪自己。身邊的人來去匆匆,應作如是觀。
故居傳書信,木樨壹枝寄幽情。前半封信是美好畫面的堆砌,後半封信轉折,有名無實的出嫁。不是內心所願,而是隨波逐流,東方女性的宿命,憑借運氣能不能得到好的姻緣。畫中女子如同行屍走肉壹般,用手捂住嘴,仿佛將哭不哭地抽泣,滿臉愁緒,周圍籠罩著壹層哀傷的濃霧,這幅小畫就像我國古代的閨怨詞。
兩年以後,囿於廚房,從十指不沾陽春水到洗手作羹湯。想起三毛對母親的哲學質問,妳知道“黑格爾”、“康德”嗎?那“尼采”呢?母親沒有說話,端起壹盤菜,隨著油鍋的聲音,淹沒了壹切。生活的瑣碎將詩意消磨了。她的落寞笑容裏,亦有豁達開懷。我們可以歸於俗世,但大可不必落寞。精神的獨立和自由,情緒的感知與傳達,既奢侈,又隨處可得,哪怕是在廚房裏,哪怕手裏還抱著哭鬧的孩子。
1919 年11 月14 日,竹久夢二在《夢二日記》裏寫道:“面對如此渴望得到幸福的彥乃,我該怎麽辦……真的很抱歉,請原諒如此無能的我。”那時他的愛人彥乃已經住進醫院治療,夢二把繪畫的事拋在壹邊,全心全意照顧她。可笠井彥乃還是死在了她的25歲。
這是壹幅讓我愛不釋手的美人畫。夢二在畫他最愛的人的病容的時候,該是怎麽壹種悲痛的心情。與彥乃在京都度過的那壹年時間,是夢二壹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在失去彥乃以後,他的情思與畫作所要表達的情緒達到了最高潮、最精純的時候。畫中的憧憬和悲傷被如此深刻、如此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安靜的彥乃真是壹個美人啊。即使生病了,也要撐起身子梳妝打扮,是如此熱愛生活、渴望幸福。?
而畫作的名字叫做秋,想起夢二曾說:
“倘若死的話,願死在秋天——因為可以用手收集落葉。 ”
而他最終真的死在了秋天,和醫務人員說了最後壹句“謝謝”。他的墓誌銘這樣寫道:
“鳥飛了
不知飛向何處?
青山正青
青得那般寂寞 ”
他用壹生書寫了林黛玉式的敏感多情和“物哀”的日本特色,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挑選了其中若幹幅作品做了自己的解讀,從中收獲了很多感動與***鳴,深深敬佩於這位“抒情畫家”給我們的特別境地。夢二對美人的審美和對色彩的運用深入我心,他壹躍成為我最鐘愛的畫家之壹。他的作品不僅影響了我國近代美術的發展,時至今日,依然對日本乃至世界美術有著深遠影響。文中所訴說的僅僅只是五幅作品,但是,嘗鼎壹臠,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裨益。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敬請移步鑒賞整本新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