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壹怎麽寫成短文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壹怎麽寫成短文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壹》寫成短文如下:

在炎熱的夏天,農村到處是壹番繁忙的景象。早晨,男人們壹大早就起來了,扛著鋤頭向農田走去。到了農田,男人們彎下腰,低垂著頭汗流滿面,賣力地幹著農活。看著那些綠油油的禾苗,想著到了秋天的時候,這裏將會變成壹塊金燦燦的田地,他們臉上不禁露出了燦爛的微笑,心裏也甜滋滋的。

到了夜晚,夜深人靜,男人們都呼呼大睡了,可是,女人們可沒有閑著,她們把椅子搬到院子裏,在忽明忽暗的油燈下,搓著麻線,織著布……有時她們累了,就揉揉惺忪的眼睛,有時她們想睡了,就懶洋洋的伸個懶腰,有時頭疼,就按按太陽穴……

小孩子雖然不理解大人們從事的耕田、織布的農活,但是他們看見大人們壹天到晚忙碌著,也在村口的桑樹樹陰下吵著要學種瓜呢!

瞧,壹大早,壹群小孩帶著水桶、肥料、鋤頭來到桑樹底下,他們討論了壹會兒,開始分配工作。緊張的勞動開始了,妞妞松土,東東播種,紅紅施肥,牛牛灑水,苗苗埋土……壹切都在井然有序地進行著,不壹會兒功夫就結束了勞動。他們雖然有的壹身泥巴,有的壹身的汗水,有的頭上掛著幾片樹葉,有的腰間夾著幾樹枝,壹個個大花臉,壹個個狼狽相,但想到到了秋天,壹定會收獲到勞動的果實,心裏樂開了花

原文: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擴展資料

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於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

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詩中的兒童喜愛勞動,或許是壹時的興趣,或許是想為家人做些力所能力的事,可見孩純樸善良的心地。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流露出作者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