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版 壹馬不跨雙鞍。 人有錯手,馬有失蹄
人奔家鄉馬奔草。 人怕理,馬怕鞭,蚊早怕火煙。
人要煉,馬要騎。 人是衣裳馬是鞍。
小馬兒乍行嫌路窄。 千裏騾馬壹處牛。
馬上不知馬下苦,飽漢不知餓漢饑。 馬上摔死英雄漢,河中淹死會水人。
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發。 馬至灘,不加鞭。
馬行十步九回頭。 馬屁拍在馬腿上。
馬看牙板,樹看年輪。 馬群奔馳靠頭馬。
見鞍思馬,睹物思人。 牛頭不對馬嘴。(驢唇不對馬嘴)
心急馬行遲。
更多>>>>
國外版
Alllayloadonthewillinghorse.(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Amanisnotahorsebecausehewasborninastable.(人並不因為生在馬廄裏就成了馬。)
Amanmayleadahorsetothewater,buthecannotmakehimdrink.(牽馬到河易,強馬飲水難。)
回答者:魈羿 - 魔法學徒 壹級 5-31 21:53
馬後炮
壹馬當先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人在衣裳馬在鞍;風馬牛不相及
馬到成功;千軍萬馬
按圖索驥;伯樂相馬
壹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 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飄逸。 心猿意馬形容心思意念飄浮不定。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壹般微不足道。 汗馬功勞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 老馬識途喻經驗豐富的人。 兵荒馬亂形容戰亂破壞之嚴重,秩序之紊亂。 走馬看花大略觀看事務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 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招兵買馬征招士兵,購買馬匹;指集結武力,預謀作戰。 金戈鐵馬表示軍隊裝備很好,作戰力非常強;或喻戰爭。 青梅竹馬指幼時遊戲的伴侶。 指鹿為馬形容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秣馬厲兵磨快武器,餵飽戰馬,準備戰鬥;也泛指事前積極的準備。 馬耳東風形容壹個人對別人所說的話漠不關心,聽過就忘。 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馬革裏屍形容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 馬首是瞻指完全聽從領導人的指揮來行動。 馬齒徒長只喻只是年齡徒然加大,但沒有大作為。 塞翁失馬(1)比喻人因禍得福。(2)形容禍福無常,不能遽下定論。 駟馬難追話壹說出口,難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語謹慎,要信守諾言。 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懸崖勒馬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醒悟回頭。 原班人馬同壹批人員。 駑馬十駕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奮,也能有所成就。 六馬仰秣形容樂聲美妙。 馬不知臉長比喻人不知道自己的缺點。 單槍匹馬比喻單獨行動,沒有絲毫助力。 牛驥同皂比喻賢愚不分。 老驥伏櫪比喻年紀雖老,仍懷雄心壯誌。 黑馬比喻競賽中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獲勝者。 拍馬屁比喻諂媚、阿諛、奉承。成語典故——伯樂相馬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壹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壹亮,看見壹匹千裏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仿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壹個朋友名叫方九臯,也很會相馬。有壹次,他找來了壹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壹看,卻是壹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後,穆公對伯樂說:「方九臯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麽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臯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裏馬,這就是「伯樂相馬」。 馬勃牛溲:
馬勃,菌類;牛溲,車前草。比喻至賤之物
馬不停蹄:
比喻壹刻也不停留,毫不間歇
馬塵不及:
比喻趕不上,跟不上
馬齒徒增:
《谷梁傳·僖公二年》:“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後因以“馬齒徒增”謙稱自己虛度年華,沒有成就
馬到成功:
形容事情順利,壹開始就取得勝利
馬耳東風:
東風吹過馬耳。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或互不相幹。語出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之二:“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馬腹逃鞭:
《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後以“馬腹逃鞭”比喻躲脫懲罰
馬革裹屍:
亦作“馬革裹屍”。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謂英勇作戰,死於戰場。於戰場
馬工枚速:
謂漢司馬相如、枚臯二人為文,壹工壹速
馬角烏頭: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後因以“馬角烏頭”比喻不能實現之事
馬龍車水:
猶言車水馬龍
馬鹿易形:
變易馬鹿的形象。語本《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後以比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馬毛猬磔:
南朝宋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馬毛縮如猬,角弓不可張。”後因以“馬毛猬磔”形容狂風大作,氣候惡劣
馬面牛頭:
猶牛頭馬面
馬牛襟裾:
穿衣服的馬牛。譏人不明道理、不識禮儀
馬牛其風:
謂馬、牛奔逸。《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雲:‘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雲:‘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遠去也。”後用以表示互不相幹
馬前潑水:
元雜劇《漁樵記》寫漢朱買臣家貧,賣薪自給,行歌誦書,妻羞之,求去。後買臣拜太守,婦要求復婚,買臣潑水於馬前,令妻收回,以示夫妻不能再合。後因以“馬前潑水”比喻夫妻離異,無法挽回
馬去馬歸:
據《淮南子·人間訓》載,邊塞老翁失馬,人以為禍,結果其馬領胡人駿馬同歸,人皆賀之,而其子卻因騎馬摔傷致殘,鄉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邊塞丁壯戰死者十九,其子卻因腿跛而全。後因以“馬去馬歸”喻世事多變,得失無常
馬如流水:
形容人馬熙攘
馬如遊龍:
形容人馬熙熙攘攘的景象。語出《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遊龍。”
馬入華山:
《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後因以“馬入華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馬上得天下: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後因以“馬上得天下”為武功建國之典
馬上房子:
謂當面贊成,背後反對
馬上功成:
猶言馬上得天下
馬上看花:
猶言走馬看花
馬上墻頭:
指男女青年相戀之處
馬首是瞻:
古代作戰時,士兵看主將的馬頭決定進退,比喻服從指揮或樂於追隨別人行動。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竈,唯余馬首是瞻。’”杜預註:“言進退從己。”
馬首欲東:
謂東歸;返回。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欒黡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楊伯峻註:“秦兵在西,東則歸矣。”
馬瘦毛長:
比喻人窮誌短
馬水車龍:
猶言車水馬龍
馬咽車闐:
形容車馬繁多,非常熱鬧
馬仰人翻:
形容混亂或忙亂不堪的樣子
馬中關五:
猶言魯魚亥豕
馬壯人強:
猶言人強馬壯
馬捉老鼠:
比喻瞎忙亂
馬足車塵:
喻四處奔波,生活動蕩不定
馬足龍沙:
指馳騁邊疆,揚威域外。龍沙,塞北沙漠地方
寶馬香車:
名貴的良馬,華麗的車子。借指富貴之家出行的排場
北叟失馬:
猶塞翁失馬。喻因禍得福
持戈試馬:
比喻作好準備,躍躍欲試
洗兵牧馬:
洗擦兵器,餵養戰馬。指做好作戰準備
系馬埋輪:
謂敵人進攻時,系住馬,埋車輪於地,以示固守不退。語本《孫子·九地》:“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曹操註:“方,縛馬也;埋輪,示不動也。”
瞎馬臨池: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後因以“瞎馬臨池”比喻處境危險而猶暗昧無知
老馬識途: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後因以“老馬識途”比喻對某事富有經驗,能為先導
老馬嘶風:
喻人老而猶有雄心
老馬為駒:
禦老馬如駒。喻失敬老之禮。《詩·小雅·角弓》:“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後。”鄭玄箋;“比喻幽王見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顧念後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將然。”壹說比喻年雖老而猶有壯心,不慮後之難及。朱熹集傳:“如老馬憊矣,而反自以為駒,不顧其後,將有不勝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邁為嫌
弊車羸馬:
破車瘦馬
避世金馬:
《史記·滑稽列傳》:“(東方朔)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陸沈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後以“避世金馬”、“避世金門”謂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
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兵器藏進武庫,軍馬放入華山。謂天下太平
兵荒馬亂:
形容戰時動蕩不安的景象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作戰時兵馬還沒出動,軍用糧草的運輸要先行壹步。後泛指行動前須作好準備工作
兵強馬壯:
①士兵、軍馬強壯。指軍隊強大,有戰鬥力。②泛指強壯有力
伯樂相馬:
伯樂觀察、品評馬的優劣。比喻有眼力者鑒別並薦舉人才
策馬飛輿:
謂駕馬車疾行
車塵馬足:
①謂車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車騎。敬稱對方時亦用之
車馳馬驟:
形容車馬奔馳迅猛
車殆馬煩:
車危且馬疲。形容旅途困乏
車煩馬斃:
形容旅途勞頓困乏
車馬如龍:
謂車馬眾多,繁華熱鬧
車馬盈門:
車馬充滿門庭。形容賓客眾多
車水馬龍:
《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後以“車水馬龍”形容車馬往來不絕,繁華熱鬧的景象
車填馬隘:
謂車馬填塞門庭道路。形容賓客眾多
車轍馬跡:
車馬行過的痕跡
窗間過馬:
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吹牛拍馬:
吹噓奉承
大馬金刀:
①形容豪爽,氣派大。②形容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代馬望北:
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他鄉
代馬依風:
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他鄉
丹書白馬:
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享有世襲爵位和免罪等特權的證件時,宰白馬歃其血,以示堅守誓約,後人稱為“丹書白馬”
單槍匹馬:
亦作“單槍獨馬”。亦作“單槍匹馬”。①形容孤身奮戰。②比喻孤身壹人或單獨行動
得馬生災:
《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後以“得馬生災”謂因福而得禍
得馬失馬:
謂世事多變,得失無常。典出《淮南子·人間訓》
東風射馬耳:
東風吹過馬耳邊。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
鬥雞走馬:
鬥雞賽馬。古代的賭博遊戲
二童壹馬: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後用以指少年時代的好友
放馬華陽:
謂不再用兵
放牛歸馬:
語本《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後以“放牛歸馬”比喻不再用兵
飛鷹走馬:
放鷹追捕和騎馬追逐鳥獸。指打獵
非驢非馬:
《漢書·西域傳下·渠犁》:“(龜茲王)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僥道周衛,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也。’”■,即騾,馬驢雜交而生。後用“非驢非馬”形容不倫不類的事物
肥馬輕裘:
語本《論語·雍也》:“赤(公西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謂騎著肥壯的駿馬,穿著輕暖的皮袍。後以“肥馬輕裘”形容生活豪華
風車雨馬:
指神靈的車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風吹馬耳:
比喻對別人的話無動於衷
風馬不接:
猶言風馬牛不相及
風馬牛不相及: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孔穎達疏引服虔曰:“牝牡相誘謂之風……此言‘風馬牛’,謂馬牛風逸,牝牡相誘,蓋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幹也。”壹說:風,放逸,走失。謂齊楚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後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幹
風馬雲車:
指神靈的車馬
風檣陣馬:
①乘風的帆船,臨陣的戰馬。形容行進迅速,氣勢雄偉。②比喻文筆遒勁
輕裘肥馬:
《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後以“輕裘肥馬”形容富貴豪華的生活
天馬行空:
①神馬奔馳於太空。比喻才氣橫逸,不受拘束。②形容脫離羈絆,迅猛前進。③比喻言大而誇,脫離實際
天粟馬角:
天雨粟,馬生角。謂不可能實現的事
服牛乘馬:
役使牛馬駕車
高車駟馬:
指顯貴者所乘的車
高頭大馬:
①體形高大的馬。②比喻人的體形高大
膏車秣馬:
為車上油,給馬餵料。指準備起程。語出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狗馬聲色:
良犬、駿馬、音樂、女色。借指窮奢極侈的享樂
谷馬礪兵:
猶言秣馬厲兵
管仲隨馬: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後以“管仲隨馬”謂尊重前人的經驗
光車駿馬:
裝飾華麗的車馬
歸馬放牛:
謂戰爭止息,不再用兵。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穎達疏:“此是戰時牛馬,故放之,示天下不復乘用。”
裹屍馬革:
用馬皮包裹屍體。形容忠勇無畏,戰死沙場。語本《後漢書·馬援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裹屍馬革:
用馬皮包裹屍體。形容忠勇無畏,戰死沙場。語本《後漢書·馬援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害群之馬:
有害於馬群的壞馬。比喻危害集體的人
寒蟬仗馬:
寒天的蟬和皇帝大朝時所設的儀仗馬。喻指緘口不語之人
汗馬功勞:
①指戰功。②泛指功勞
汗馬之功:
謂戰功
汗馬之勞:
①指征戰的勞苦。亦指戰功。②指用馬運輸的勞累
橫刀躍馬:
猶言橫戈躍馬
橫戈盤馬:
猶橫戈躍馬
橫戈躍馬:
謂手持武器,縱馬馳騁。指在沙場作戰
橫槍躍馬:
猶言橫戈躍馬
呼牛呼馬:
亦作“呼牛作馬”。語本《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後以“呼牛呼馬”、“呼牛作馬”指毀譽由人,悉聽自然
諱樹數馬: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建為郎中令,書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者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壹。上譴死矣!’甚惶恐。其為謹慎,雖他皆如是。萬石君少子慶為太仆,禦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畢,舉手曰:六馬。慶於諸子中最為簡易矣,然猶如此。”《漢書·孔光傳》:“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或問光:‘溫室省中樹皆何木也?’光嘿不應,更答以它語,其不泄如是。”遂以“諱樹數馬”表居官為人忠誠謹慎
毀車殺馬:
廢棄車馬。喻歸隱意誌堅決
見鞍思馬:
看到馬鞍想起馬。比喻觸類相思
金戈鐵馬:
①指戰爭,兵事。②形容威武雄壯的軍旅兵馬。③借指武職、軍人
鳩車竹馬:
鳩車、竹馬為兒童的兩種玩具。借指童年
君子壹言,快馬壹鞭:
比喻言而有信
尻輪神馬:
《莊子·大宗師》:“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成玄英疏:“尻無識而為輪,神有知而作馬,因漸漬而變化,乘輪馬以遨遊,茍隨任以安排,亦於何而不適者也。”謂以尻為車輿而神遊。後以“尻輪神馬”為隨心所欲遨遊自然之典
快馬加鞭:
比喻快上加快
墻頭馬上:
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妾弄青梅憑短墻,君騎白馬傍垂楊。墻頭馬上遙相顧,壹見知君即斷腸。”後遂以“墻頭馬上”為男女愛慕之典實
敲牛宰馬:
謂宰殺牲畜
蛇毛馬角:
蛇生毛,馬出角,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因以指有名無實者
歷兵秣馬:
磨利兵器,餵飽馬匹。指作好戰鬥準備
歷兵粟馬:
磨快兵器餵飽馬。指準備作戰
立馬蓋橋:
形容火急
立馬追鐙:
極言火速
立馬追駒:
猶立馬追鐙
勵兵秣馬: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謂磨好刀槍,餵飽戰馬,準備戰鬥
礪戈秣馬:
磨戈餵馬。比喻作好戰鬥準備
練兵秣馬:
訓練兵士,餵飽戰馬。謂作好戰鬥準備
臨崖勒馬:
喻臨危時能及時悔悟回頭
臨崖失馬:
喻臨到危險不能及時回頭
溜須拍馬:
謂諂媚奉承
六馬仰秣:
形容樂聲美妙,馬亦停食傾聽
龍馬精神:
比喻老而彌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