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古詩《塞下曲》

古詩《塞下曲》

1、唐代王昌齡《塞下曲·其壹》: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從來幽並客,皆***沙塵老。不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譯文: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出塞後再入塞氣候變冷,關內關外盡是黃黃蘆草。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豪傑,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莫學那自恃勇武遊俠兒,自鳴不凡地把駿馬誇耀。

2、唐代王昌齡《塞下曲·其二》: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譯文:牽馬飲水渡過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風如劍如刀。沙場廣袤夕陽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見遙遠的臨洮。當年長城曾經壹次鏖戰,都說戍邊戰士的意氣高。自古以來這裏黃塵迷漫,遍地白骨零亂夾著野草。

3、唐代王昌齡《塞下曲·其三》:奉詔甘泉宮,總征天下兵。朝廷備禮出,郡國豫郊迎。紛紛幾萬人,去者無全生。臣願節宮廄,分以賜邊城。

譯文:壹位大將從宮中奉旨出征,全權征調天下的兵馬。朝廷用很重的禮儀拜將出征,沿途州縣皆出城迎送。參戰數萬將士多而雜亂,經過戰鬥後卻無壹生還。我希望宮中享樂用的馬,能把賜給守邊將士以禦外敵。

4、唐代王昌齡《塞下曲·其四》:邊頭何慘慘,已葬霍將軍。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聞。功勛多被黜,兵馬亦尋分。更遣黃龍戍,唯當哭塞雲。

譯文:邊關是壹片悲戚的氣氛,因為剛剛埋葬了因戰殉國的霍將軍。他的部分都來吊唁他,他的死震動了北方地區。將軍離世,部下功勛被廢,他們不久也將被分調。將軍的部下仍被派去守邊,而他們悲憤,也只能仰天痛哭。

擴展資料:

唐代邊事頻仍,其中有抵禦外族入侵的戰爭,也有許多拓地開邊的非正義戰爭。這些戰事給國家造成了沈重的負擔,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無休止的窮兵黷武。主要由於統治者的好大喜功。同時也有統治者煽動起來的某些人的戰爭狂熱作祟。

唐代詩人王昌齡對此現象創作的《塞下曲四首》第壹首詩表達了作者的反戰思想。第二首蘊含了詩人對戰爭的反對。第三首詩揭示了戰爭的殘酷性。第四首詩透露了作者對朝廷對有功將士的不公,以及對連年征戰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