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完整版原文如下:
東晉時期,會稽郡上虞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臺,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壹心想往會稽郡城(今浙江省紹興市)訪師求學。
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臺求學心切,偽裝賣蔔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壹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臺女扮男裝,去會稽求學。途中,邂逅了會稽郡鄮縣(今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書生梁山伯,壹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
不壹日,二人來到會稽郡城的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臺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臺只得倉促回鄉。
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裏相送途中,英臺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樸,不解其故。英臺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臺許配給鄮縣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泡影。二人樓臺相會,淚眼相向,淒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鄮縣縣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臺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臺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下轎祭奠,在祝英臺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臺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的文化價值
梁祝傳說故事主要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婚姻自由的追求。它是民間文化的積澱,代表了民間文學中積極向上的部分。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壹。我們通過祝英臺女扮男裝並且主動向梁山伯示愛的故事情結,能更深壹步地體會古代社會中女性大膽追求真愛、 渴望美好愛情的個人情感。梁祝的愛情悲劇,使人們認真思考包辦婚姻制度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為改善婚姻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如果說梁祝婚姻被殘酷葬送具有強烈的悲劇意義,那麽它的“化蝶”結尾便富有積極意義。活著追求不到的東西,在死後繼續“追求”,終於得到。“化蝶”的結局,體現了愛情的偉大力量,體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千百年來,這種力量壹直鼓舞著人們向壹切為了私利而破壞世間的美好的頑固邪惡勢力作鬥爭。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梁山伯與祝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