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詞:杜門、杜絕、杜梨、杜_。杜,現代漢語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最早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杜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甘棠也。從木土_。徒古切。杜的基本含義為杜梨,棠梨,壹種木本植物。引申含義為阻塞(sè),堵塞(sè),如杜絕。
字源演變:杜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形聲字。字形是土在左,木在右。發展到金文後,開始變為木在左,土在右的字形,且土形部分變化較大,更為線條化。發展到小篆時,其字形基本承續金文,但更加整齊、規範了。隸變則把左邊的木形部分簡化了,變成了現代的標準化杜字形。楷書的杜則是上下左右,更為對稱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