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概括: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壹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制10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壹眼識破是壹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簡評:
根據我國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改編的《草船借箭》壹文,生動的記敘了孫、劉聯合抗曹期間,周瑜心胸狹窄,妒忌諸葛亮的才桿,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為借[]來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同周瑜鬥智鬥勇,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成功,挫敗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擴展資料草船借箭,歷史上或確有其事,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
據《三國誌·吳主傳》裴松之引註《吳歷》,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乘了壹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壹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欲身見吾軍部伍也),下令軍隊嚴加戒備,箭弩不得妄發。
孫權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裏路,才返回。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所有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裏嘆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但《魏略》卻不是這個說法。它說孫權不是乘輕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沒有說弓弩不得妄發,而是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壹邊傾斜,於是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均船平”,然後安然回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