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怨古詩拼音版:
sui sui jin he fu yu guan , zhao zhao ma ce yu dao huan .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san chun bai xu gui qing zhong , wan li huang he rao hei shan .
三春白雪歸青家,萬裏黃河繞黑山。
征人怨賞析:
這是壹首傳誦極廣的邊塞詩。詩中寫到的金河、青家、黑山,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唐時屬單於都護府。
由此可以推斷,這首詩寫的是壹個隸屬於單於都擴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詩四句,壹句壹景,表面上似乎不相連屬,實際上卻統壹於“征人”的形象,都圍繞著壹個“怨”字鋪開
往來邊城;日復壹日,躍馬前兩句就時記事,說的是:年復壹年,東西奔波,橫刀,征戰不休。金河在東而玉門關在西,相距很遠,但都是邊陲前線。馬策、刀環雖小而微,然而對於表現軍中生活來說卻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對征成之事的壹系列的聯想。
這兩句“歲歲”“朝朝”相對,“金河”“玉關”"馬策”“刀環"並舉,又加以“復”字、“與”字,給人以單調困苦、不盡無窮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兩句從“歲歲”說到“朝朝”,似乎已經把話說盡。然而對於滿懷怨情的征人來說,這只是說著了壹面。他不僅從那無休止的時間中感到怨苦之無時不在,而且還從即目所見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無處不有,於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青家”是王昭君的墳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內,當時被認為是遠離中原的-處極僻遠荒涼的地方。傳說塞外草白,惟獨昭君墓上草色發青,故稱青家。時屆暮春,在苦的塞外卻“春色未曾看”,所見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蕭殺如此令人淒絕。
末句寫邊塞的山川形勢:滔滔黃河,繞過沈沈黑山,復又奔騰向前。黃河和黑山相隔甚遠,這裏不可坐實理解。上句說青家,這裏自然想起青家附近的黑山,並用壹個“繞”字牽合,寄寓綿綿怨情。這兩句寫景,似與詩題無關,其實都是征人常見之景,常履之地,
因而從白雪青冢與黃河黑山這兩幅圖畫裏,讀者不僅看到征成之地的寒苦與荒涼,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轉戰跋涉的苦辛。詩雖不直接發為怨語,而蘊蓄於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腸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