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小山村,憨厚老實的船夫余木生靠著撐船擺渡為生計度日,善良的他為著相親們的方便而經常自己吃苦受罪。妻子陶春美麗賢惠而吃苦耐勞,在家忙裏忙外洗衣餵豬做飯,壹家人過著節儉但還算充裕的生活。
鄰居小姑娘杏枝邀請陶春壹塊去趕集到鎮外看火車——當時火車還是壹個山裏人聞所未聞的新事物,他們對於看這新鮮玩意當做神聖的儀式化的東西來看待,打扮好了,專程去看。對於山裏人來說這是壹個難得的看山外世界的機會。
陶春丈夫余木生說:“等大橋修好了再去看吧,莊稼人也沒那功夫去看。”
陶春說:“我隨妳”
余木生說“咱們把家裏的蛋雞賣了,以後專門餵菜雞吧”
陶春說:“我隨妳”
陶春對於木生,總是說著“我隨妳”。
家裏賣了壹頭豬,壹百五十八塊錢,木生給陶春八塊錢讓她買東西,她給孩子賣了玩具槍、圓珠筆、給丈夫買了兩盒好煙大前門,本想給自己添壹件新衣服,但丈夫不怎麽同意,她什麽也沒有買。
陶春幫鄰居姑娘杏枝說媒,走了十幾裏山路,說好了壹門倒插門的親事,卻落得丈夫的埋怨。
她經常肚子疼,丈夫不關心她只是讓她吃幾包人丹緩解病癥,終於在壹次犯病時,陶春被檢查出了肝癌,因為平時沒有及時的檢查,已經到了晚期。得知消息的余木生悔恨萬分,後悔自己沒有在以前的日子裏多關心妻子,感覺自己對不起妻子,而孩子們也因為媽媽住院而想念媽媽。
陶春終於出院回家了,已經知道妻子所剩日子不多的余木生盡最大可能去愛妻子,疼她,洗臉讓她先洗,家務事自己也盡量多做,讓陶春給孩子的作業寫家長簽字,並且還千方百計的去找妻子上次想買的她心儀的衣服,甚至破例買了豬肚改善生活,給她應該有的平等的夫妻的權利和機會,給她壹個女人應該有的幸福權利,木生開始壹次次地看著妻子和孩子流淚,想著幸福的日子可能就不多了。十幾年來壹直是陶春“我隨妳”他也想以後能隨隨自己的妻子。
木生整夜整夜的偷偷哭泣,後悔著,去彌補欠妻子的情和愛。他們之間的稱呼也由“哎,餵”變成了“春妹子,木生哥”,壹家人都小心翼翼地珍惜著所剩不多的時光。
“在家時青枝綠葉,出家後面黃肌瘦,壹回回打下水底,提起來淚水汪汪”
這是撐船用的那根撐桿,也是任勞任怨善良美麗的陶春。
木生問妻子有什麽心願,她說她想去看看火車,照張相。
木生終於推著獨輪車讓妻子做上面去看火車了,兩個人穿戴壹新有說有笑地走在山路上,綿延的群山,隆隆的火車聲從遠處傳來……
靜靜地山村,純樸的山民,沈沈有節奏的油坊打樁聲,綿延的群山,《鄉音》是壹段讓人唏噓不已、內牛滿面的平凡記憶,是心底難以抑制的溫柔。
該片攝影註重長鏡頭的運用,用緩慢的節奏輕輕地講述壹段普通人的情與愛、悲與喜,畫面簡淡如壹幅水墨山水畫,聲音的運用多次起到烘托心心理的作用,對比鏡頭的使用也增強了影片的情感內涵,典型的現實主義風格繼承了三十年代以來的電影傳統,內斂的情緒和含蓄的表達——靜而不躁淡淡的愁緒中又洋溢著壹種化不開的溫情,這些都展示了壹種中國古典風格的若隱若現含而不露的婉約沈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