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壹盒應該算壹種~~
基本等同音樂盒 壹個圓軸上焊上有規律的凸點,附近有壹個金屬片,圓軸轉動,凸點從金屬片邊緣掃過,由於凸點的不同,使發音不同,再加上固定的轉速,壹周轉下來,會作出壹支固定的樂曲。
[編輯本段]八音盒的來歷
要解釋“八音盒”這個名詞,首先要弄清楚什麽是“八音”。我國古代《三字經》裏有這樣記載:“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可見是古代樂器的統稱,即匏、土、革、木、石、金、絲、竹八類。古樂器中的笙、竽等屬匏類;塤等屬土類;鼓等屬革類;木魚等屬木類;磬等屬石類;鐘、鈴等屬金類;琴、瑟等屬絲類;管、簫、笛等屬竹類。不難看出,匏、土、革、木、石、金、絲、竹指的是制作樂器時用的原料。這八種原料可以說能制作所有的樂器。所說“八音盒”,這就是壹個既形象而又極富色彩的定義了。就是說這個盒子裏包括了所有樂器的聲音,包括了所有音樂的聲音,包括了所有音樂表現形式的聲音。 後來,用穿孔紙作為“樂譜”、壓縮氣流發音的八音盒出現,促使了留聲機的問世。進而壹度導致八音盒走向衰亡。直到上世紀60年代,八音盒發源地瑞士的基多·瑞爵夫婦重拾家族傳統產業,他們創立的瑞爵公司至今依然是世界上唯壹壹家純手工制作八音盒的企業,.......開辟面積400平方米的國內首家上海八音盒珍品陳列館,展出日本京都嵐山八音盒博物館精心挑選的不同年代、類型的經典八音盒藏品200余件。
[編輯本段]八音盒的歷史
1796年,瑞士人安托·法布爾開發了圓筒型八音盒,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據悉,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為日本“京都嵐山八音盒博物館”所藏,僅在上海公開展示1年。誕生於1796年的八音盒如此小巧,僅10厘米左右的高度。它由鐘表匠安托·法布爾發明制作,其實是壹只非常實用、豪華的純金圖章,只是在其底部內藏八音盒。當人們轉動圖章上部的環上發條,臺座上的開關便開始演奏。安托·法布爾的發明是利用“圓筒裝置和調好旋律的金屬梳齒通過金屬片彈撥來演奏音樂的”。
八音盒由於在制作上要求技藝精湛,在十八、十九世紀價格相當昂貴,僅在貴族中流傳,壹般百姓望洋興嘆。
分類:
圓片型八音盒:圓盤旋轉,在圓盤後面的突起部分使爪輪轉動,通過爪輪撥動梳齒演奏音樂,只要更換片子就可換曲子。
圓筒型八音盒:圓筒旋轉,通過安裝在圓筒上的針撥動梳齒演奏音樂。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就是按此原理制作的。
[編輯本段]八音琴發展歷程
音樂盒悠揚的樂聲,經常勾起人們對美好往事的回憶,甚至魂牽夢縈,墜入時光歲月的追憶中。300多年來席卷全球市場的機械音樂盒的最大魅力,也許就在於它能將抽象的音樂,凝固成具象的藝術品。成為人們表達美好情感,追思逝去歲月的最佳選擇吧!
機械音樂盒的發展史,可追溯至14世紀初期,所發明掛在教堂鐘樓上的排鐘,這種用發條裝置來演奏的樂器,能發出清脆如水晶般的樂聲,壹度風靡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北部。1811年以來,瑞士曾經是這項技藝的中心,它和瑞士鐘表工業壹樣,兩者相輔相成,壹段時間名領風騷,稱霸全球。
二戰以後,美國的大兵將精致的音樂盒帶至日本,給這個正處在戰爭之後,陣痛呻吟中的民族以很大的撫慰,日本的技術人員借鑒了瑞士的制造技術,並作了進壹步的更新,使得音樂盒的造價在當時降低了很多,並提高了產量,這正如日本的鐘表工業在戰後迅速崛起壹樣,日本制造的精致音樂盒,在全球範圍內,打敗了位於瑞士侏羅山區的眾多廠商,並且逐漸形成以瑞士的Regue和日本的Sankyo,稱霸全球音樂盒市場二足鼎立的格局。
這種情況,壹直延續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逐漸融入國際社會,全球性的機械加工業開始向中國傾斜,音樂盒的制造也不例外。
音樂盒300多年的產品發展,同時也是人類文明300多年發 展的歷史鑒證。每個不同時期的音樂盒造型,都能折射出當時不同的社會心態和文明發展現狀,它也成了時代的壹面鏡子。
現今,音樂盒的制造,延襲傳統,結合現代,正日益成為人們或為了典藏壹段歲月,或為了收藏壹份情感,或出於對音樂的追求,或對於舊時代的懷念,或為了居室的美化,等等,而得到眾多品位人士的追求。
[編輯本段]八音盒
日本收藏家山田晴美日前將她花費十幾年時間收藏的4500件八音盒中的200件,永久存放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