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高高雲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噠噠的馬蹄聲。奔騰而過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太過約束,秦嶺山脈進去潼關以後就再也不知道何為平坦。
二、《潼關》原文:
潼關
譚嗣同(清代)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三、相關延展:
(壹)註釋:
1.潼(tóng)關:關名。故址在今陜西省潼關縣北,為古代東西往來的要隘。
2.終古:自古以來。
3.簇(cù):叢聚。
4.河流:指奔騰而過的黃河。
5.束:約束。
6.不解平:不知道什麽是平坦。
7.解:懂得。
(二)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十四歲時所作,為公元1882年(光緒八年)。此年春,詩人從瀏陽起身,往其父親譚繼洵任職地甘肅蘭州。途經潼關,詩人被眼前雄偉壯麗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這首贊美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