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臺風和typhoon哪個先有

臺風和typhoon哪個先有

英語中,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洋面上生成的熱帶風暴稱為typhoon,在翻譯成漢語的時候,取其音,便譯成了“臺風”,所以typhoon先有。

學者王文斌、邵斌認為,英語詞匯typhoon其實也不是英語本土詞匯,它是模擬了粵語中的“大風”才產生的。在粵語中,大級別的風災,都稱為“大風”,粵語發音:tai fung。

200年前,第壹位來華的英國傳教士羅伯特·馬禮遜,編纂過壹本《廣東省土話字匯》,其中就收錄了“大風”這個詞匯並標註了粵語讀音,他還進壹步推斷說,英文typhoon的詞源就是粵語“大風”,“臺風”壹詞原來是這麽來的。總結壹下:先有粵語“大風”(tai fung),英語據此創造typhoon,轉譯成漢語後,最終形成“臺風”這個詞匯。

古人抵禦臺風的方法

看風,唐人總結說:“颶風將發,有微風細雨,先緩後急,謂之煉風。”煉風壹來,人們就要準備抵禦暴風雨的來臨了。看天,《嶺表錄》載:“夏秋之間,有暈如虹,謂之颶母,必有颶風。”這是福建沿海地區的漁民們通過觀測天空氣象總結出來的壹個經驗。

看海,“海底照月主大風”,海面上平靜如鏡,月影倒映在海中。這個時候,就不要花前月下飲酒作詩了,還是趕緊收拾收拾東西,能躲多遠就躲多遠。為了抵禦大風,古人想盡了辦法,他們修築海塘、種植防風林,還修建排水設施,疏堵結合,以減少經濟損失,保障生命安全,這些措施也取得了壹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