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726
成語 : 殃及池魚
註音 : |ㄤ ㄐ|ˊ ㄔˊ ㄩˊ
漢語拼音 : yāng jí chí yú
參考詞語 : 魚池之殃, 池魚之禍
近義 : 波及無辜 , 無妄之災
釋義 : 殃,災禍。「殃及池魚」,指禍連池中魚。比喻無故受到牽累。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
Emoji符號 : 殃及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殃及池魚”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典故說明 : 春秋時,宋國的司馬桓魋曾受到景公的寵信,權傾壹時,家財萬貫,還擁有壹顆珍貴的寶珠。後來他因犯罪逃亡國外,景公想要那顆寶珠,便派人去問他寶珠的下落,桓魋隨口答說:「我丟到池子裏了。」眾人便將池水排盡找那顆珠子,但卻壹無所獲,且因為沒有水,池子裏的魚都 *** 了。宋景公為了要找寶珠,排光池水,使池裏的魚受到無辜牽連。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殃及池魚」,比喻無故受到牽累。另外,漢朝應劭的《風俗通義》裏,也有記載「殃及池魚」的不同故事。他寫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的來源,壹般的說法是:壹個看守城門的人,姓池名魚,城門失火時上前撲救,結果被燒死。但有壹本《百家書》裏卻是記載:「宋國的城門失火,眾人舀池子裏的水救火,池水因而幹枯了,裏面的魚都露了出來,就被大家抓去吃。」也說明了池魚因城門失火而受到無辜牽連。
典源 : #《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1>知與不知皆不足恃,其惟和調近之,猶未可必。蓋有不辨和調者,則和調有不免也。宋桓司馬2>有寶珠,抵罪出亡3>。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4>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5>也。紂為不善於商,而禍充天地,和調何益? 〔註解〕 (1)典故或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 (2)桓司馬:桓魋,春秋時宋國人,生卒年不詳。任司馬,宋景公寵信之。後得罪出奔至曹國,欲叛宋,曹人反叛魋,後又逃至衛國。 (3)抵罪出亡:犯罪逃亡。抵,當。 (4)竭池:將池水排盡。 (5)及:牽連。 〔參考資料〕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俗說:司門尉姓池,名魚,城門火,救之,燒死,故雲然耳。謹案:《百家書》:「宋城門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見,但就取之,喻惡之滋,並中傷良謹也。」
書證 : 01.北齊.杜弼〈為東魏檄梁文〉:「但恐楚國亡猨,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02.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大全.卷壹二.燈火類》:「無故被禍,雲殃及池魚。」 03.《四遊記.東遊記.第三二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二龍爭鬥,無辜受害。」 04.《飛龍全傳.第八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善惡必報,遲速有期。」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九回》:「連我養老的幾吊棺材本,只怕從此拉倒了,這才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呢!」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比喻無故受到牽累。 使用類別用在「無辜受累」的表述上。 例 句 <01>這間工廠失火,旁邊的民宅也被殃及池魚,燒得壹幹二凈。 <02>他們雙方互告,卻把我也牽連進去,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03>他含沙射影地指責了壹些人,相信流言流語中,殃及池魚必難免。 <04>這起爆炸案除了造成壹死壹傷,還殃及池魚,造成許多民宅倒塌。 <05>在那個緋聞事件中,由於某些報紙亂猜測,殃及池魚,傷害最深的,竟是無辜的第三者。
成語接龍“魚”字開頭的成語
魚目混珠
魚遊釜中
魚遊沸鼎
魚水相得
魚得忘筌
魚目入珠
魚目亂珠
魚目為珠
魚目混珍
魚遊釜底
魚遊釜中
魚池之殃
魚沈鴈落
魚遊沸釜
魚遊沸鼎
魚遊釜內
魚遊釜底
魚沈鴈落
“殃”字結尾的成語
豢虎貽殃
魚池之殃
“殃”字開頭的成語
殃及池魚
“魚”字結尾的成語
緣木求魚
殃及池魚
漏網之魚
落雁沈魚
帝虎魯魚
忘筌得魚
竭水博魚
緣木希魚
涸澤取魚
遊釜之魚
亥豕魯魚
漏網遊魚
落鴈沈魚
竭水搏魚
涸水取魚
參考《國語辭典》中的成語:殃及池魚。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殃及池魚。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殃及池魚”分成的單字詳解:
殃, 及, 池, 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