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關於夏至的來歷說法和風俗活動

關於夏至的來歷說法和風俗活動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壹, 夏至 的來歷是什麽大家知道嗎?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夏至的來歷,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關於夏至的來歷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壹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壹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全年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壹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同時,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壹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壹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壹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壹倍。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民間有?吃過夏至面,壹天短壹線?的說法,我國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寫到"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壹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壹屬陰壹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 冬至 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壹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壹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我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壹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壹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遊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壹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裏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前後,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濕潤灌漿,幹幹濕濕,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後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壹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 措施 之壹。棉花壹般已經現蕾,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要註意及時整技打杈,中耕培土, 雨水 多的地區要做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防止澇漬和暴風雨的危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壹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壹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過了夏至,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

 如有夏旱,壹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華南西部6月下旬出現大範圍洪澇的次數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註意作好防洪準備。夏至節氣是華南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後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壹項重要措施。

關於夏至的農事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開始,但是地表接收的太陽輻射熱仍比地面反輻射放出的熱量多,氣溫繼續升高,故夏至日不是壹年中天氣最熱的時節。大約再過二三十天,壹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夏至後進入伏天,北方氣溫高,光照足,雨水增多,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害蟲迅速滋長漫延,需加強田間管理,農諺說:?夏至棉田草,勝如毒蛇咬?、?夏至進入伏天裏,耕地賽過水澆園?、?進入夏至六月天,黃金季節要搶先?。勞動人民在實踐中, 總結 出壹套農事 諺語 :

 ?夏至時節天最長,南坡北窪農夫忙。玉米夏谷快播種,大豆再拖光長秧。早春作物細管理,追澆勤鋤把蟲防。夏播作物補定苗,行間株間勤松耪。棉花進入盛蕾期,常規措施都用上,壹旦遭受雹子砸,田間會診覓良方。壹般不要來翻種,追治整修快松耪。高粱玉米制種田,嚴格管理保質量。田間雜株要拔除,母本玉米雄去光。起刨大蒜和地蛋,瓜菜管理要加強。久旱不雨澆果樹,壹定不能澆過量。麥糠青草水缸撈,牲口愛吃體健壯。二茬苜蓿好脹肚,多摻幹草就無妨。藕葦蒲芡都管好,餵魚定時又定量。青蛙捕蟲功勞大,人人保護莫損傷?。

關於夏至的風俗活動

 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饑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借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夏至?食品:

 ?麥粽?與?夏至餅?:江南食俗,壹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面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