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星期前,我們學習了壹篇叫《桃花心木》的文章,學習完這篇文章後,我的心被種樹人用心良苦的行動打動了。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林清玄的鄉下的老家屋旁有壹塊空地,租給人家中桃花心木的樹苗。樹苗中下以後,種樹人常來澆水。但是,種樹人有時三天來壹回,有時五天來壹回,有時十幾天才會來壹回;而且,他有時上午來,有時下午來;更令作者奇怪的是,澆水的量也不壹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的少。作者很奇怪,就問種樹人為什麽。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壹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壹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壹吹就到。”
“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說得多麽好啊,樹木要學會自己在土地裏尋找水源,這樣才可能不澆水不會枯萎,否則,樹苗就會枯萎得更多。種樹人逼樹苗自己在土裏找水看似是在迫害樹苗,實際上是用心良苦,讓樹苗學會自己在土裏找水源,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如果我是桃花心木中的壹顆,我會對種樹人說:“可敬的種樹人,用這種方法教育我們不能依賴妳。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真是太謝謝妳了,種樹人。”
原來,種樹中也蘊含著這麽大的哲理: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
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2學習了《桃花心木》這篇課文,我感受特別的深刻。
本文講述的是壹個種樹人,來到作者家門前租出的地裏種桃花心木,而作者卻感覺這個種樹人十分奇怪,為什麽呢?因為這個種樹人種下樹苗後,澆水十分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裏隔五天,隔十多天的也有。有時上午來,有時下午來,澆得量也不壹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作者越來越奇怪,雖然種樹人隔三差五的來,但樹苗枯萎了,他總能知道,並帶來樹苗補種,作者很奇怪,就問種樹人,種樹人回答說:“種樹不像種菜,是百年的基業,我這麽沒有規律地澆水,是模仿老天,老天下雨可算不準,上午下午?幾天壹次?壹次多少?所以樹苗要學會在土中紮根,自己尋找水源。”
是啊,如果種樹人每次按時澆水,每次都澆壹定的量,那樹苗就無法深入地下,根就等於浮在地表上了,壹旦停止澆水時,樹苗也不能自己尋水,樹苗枯死的就更多了。幸存的遇上狂風暴雨,也會壹吹就倒。
不只是樹,人也壹樣,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有壹次,我回家吃飯,可是偏偏媽媽臨時有事,這可不是鬧著玩,是我的午飯問題!我只能抓起勺子自己做!那天,我自己解決了自己的午飯,真棒!學了這篇文章,就想起了這件事,沒錯,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能鍛煉出壹顆獨立自主的心!
是啊,這篇文章給我們帶來很大啟示:我們不能事事依賴別人,處理依靠他人,我們要在不確定的生活中鍛煉自己,鍛煉出壹顆獨立自主的心!
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3種桃花心木的人種的不僅僅是樹。
《桃花心木》講述了壹位種樹人為了讓樹木更好地活下去,便沒有規律的澆水,讓樹木憑著自己的能力去汲水,道出了獨立自主,不依賴別人的人生哲理。
看著文字,想起小時候學單車的情景。我坐在自行車上,姐姐扶著後座。我不停地把手往衣服上抹,冷汗卻細密地滲在掌心。姐姐壹遍遍地扶著我騎車,可壹松手,我又會從車上摔下來。手心磨破了皮,膝蓋蹭出了血,卻還是學不好。淚在那壹刻溢滿眼眶,模糊了眼中狼狽的自己,姐姐見狀,忙松開手,對我說:“妳不能總是依賴我,這樣,妳永遠也學不會。”說罷,順勢便將我推了出去。
我急得大叫,車子不由自主向壹邊斜。姐姐快步跑上來對我說:“速度加快才能保持平衡!”風從臉頰拂過,傳來姐姐不平穩的呼吸。“加油!”我聽到她充滿信心的聲音,便鉚足了勁地蹬著踏板。明明要成功時,我卻壹頭栽進了綠化帶。
膝蓋的疼痛磨滅了我最後的信心,委屈大片大片地湧上心頭,和著自卑,像影子壹樣黏在身旁。我掙紮在崩潰的邊緣。姐姐遠遠地跑來:“剛才已經很好了,我再扶妳壹次,練習壹下。”我失落地坐在單車上,可心底有了壹絲安慰——有姐姐扶,總會好壹些吧。沒想到,在我起步沒多久,姐姐又像上次壹樣松開了手:“拐彎時註意速度,不要總是想著我。”姐姐的聲音遠了,路邊的樹木不停地倒退,我努力著讓自己掌握單車的方向,因為,姐姐不在身後了。
現在想起來,若不是姐姐的壹松手,我是不是還需要有人來扶,才會有勇氣騎單車?若不是種樹人沒有規律的澆水,樹木會不會還在等著有水來滋潤它?或許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陽光和雨露,還有黑暗和枯萎,它使得我們獨立而自主,不只是壹味的依賴。我們要像雄鷹那樣,勇敢接受命運的挑戰,若不是那壹次次的墜入懸崖,又怎會有蕩氣回腸的直入雲霄;若不是壹次次的折斷翅膀,又怎會有威風凜凜的翺翔藍天;若不是幾十年後壹次血的.洗禮,又怎會浴火重生,在這優勝劣汰的世界占壹席之地,成為天空的王者?
松開手,讓我們在不確定中跌爬滾打;松開手,讓我們自己體會壹生中的艱辛坎坷;松開手,讓我們自己描繪出壹篇獨立堅強的人生。
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4讀了《桃花心木》,我掩卷沈思,心裏感觸很多。
本文講述了壹個種樹人種桃花心木的故事。文章中的種樹人總是不定時不定量的給樹苗澆水,致使有幾棵樹苗枯萎了,使作者誤認為他太懶,然而這個種樹人每回來總補種幾棵,懶人怎麽會知道有幾顆樹苗枯萎呢?種樹人做事又不按規律,使作者又誤認為他是個大忙人,可這個種樹人做事總是很從容,盲人做事怎麽會從容呢?
作者懷著好奇的心情,問了種樹人,而種樹人的壹番回答讓作者感動:“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壹次?上午或下午?壹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紮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是啊!人的成長不正如這樹苗的生長壹樣嗎?在我們的成長中,不可能是壹帆風順的,總會有壹些我們不可預料的困難,但我們應在與困難作鬥爭中學會獨立自主,這樣才能“長成百年大樹”。
我現在已經11歲了,但作業還需要父母檢查,後來,父母給我檢查作業便成了我的依賴,每次寫完作業就直接給父母檢查,我就不再看了,要是爸媽檢查出錯題我就草草改壹下,根本沒深入想我為什麽做錯,就是因為這樣,有次我的數學考試考砸了。那天考試,我飛快的答完考卷開始檢查,由於我平時沒檢查過作業,那類題容易出錯也不知道,只是漫無目的的檢查,結果壹出成績,考砸了。從那以後,我再也不要父母給我檢查作業了,自己寫完作業後,有人認真真的檢查壹遍,如果有錯題,查找原因,是知識沒掌握牢的,再看看書,是馬虎的,下次註意。後來,我做題的正確率提高了,知識也掌握的比較牢,這真是我學會獨立自主的功勞啊。
俗話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們只有從小學好科學知識,長大才能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才能經受生活的考驗,才能不被時代拋棄。當我們身處困境時,壹定要學會堅強,在任何時候都要自強不息。壹定要堅信,風雨過後,壹定會見彩虹。我們只有經得起生活的“狂風暴雨”,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5《桃花心木》講的是種樹人的育苗方法。我們便從中聯想到了做人。種樹人不定時。不定量的澆水方法,是為了讓樹苗學會獨立自主,不要養成依賴的心,這樣才能長成百年大樹。我們做人更是如此,不要什麽事情都想讓家長幫忙,遇到難題便向家長請教,自己的大腦都不思考,就得到了答案,這樣使我們都養成依賴的心。困難有家長幫忙解決,打擊有家長幫忙承擔,這樣就正像樹因種樹人定時定量的澆水,喪失了在地下找尋水源了,壹旦遇到什麽大風大浪,就會失了方寸,什麽也做不好。
這就出現了老師所說的高智商低能力的學生的原因了,因為家長對我們的溺愛,讓我們都養成了壹顆依賴的心,生活中許多家務活,如洗衣服,疊被子,打掃衛生,清理房間等,全部由家長壹手承包了,我們對這些事務完全是陌生的,所以壹離開家長,除了會寫字做題外,什麽也不會,整個生活變得壹團糟。
我知道許多家長都想要讓我們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可都是有那個心沒那個力,不忍看見我們累得大汗淋淋,氣喘籲籲,總是忍不住上去搭把手。說是搭把手,壹開始只是壹二,可再過壹段時間,卻已是全權承攬了。種樹人為了讓樹學會自己在地下把根紮深,學會自己在地下找水源,就想出了模仿老天下雨,不定時不定量的澆水方法。古語有雲:“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培其心。”種樹人這種方法是讓樹苗把根紮深,自己尋找水源。家長要讓我們學會獨立,首先也需要對其思想上進行教導,讓他知道獨立的重要,和依賴別人的壞處,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生活是如此,學習上更是如此。要把基礎打牢了,不要那壹次作業沒有做,都是抽查,沒有發現我們,我們便沾沾自喜。壹旦有了嚴格檢查的時候,就肯定不會落個好下場。要如桃花心木那樣把根紮在很深的地方,任憑多大的狂風暴雨,也不為之動搖。如果根紮在很淺的地表,壹次兩次幸存下來,壹旦來了狂風暴雨,立刻被連根拔起。
讀了這篇課文,我可以很深刻地了解到種樹和做人之間的密切關系。有句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要長成百年的參天大樹就必須要學會自己尋找水源,把根紮在很深的地下,我們只有學會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才是壹個堅強,經得起生活考驗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