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傾蓋如故白首如新是什麽意思

傾蓋如故白首如新是什麽意思

“傾蓋如故,白首如新。”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停車交談壹見如故的,也有有相處到老還是陌生的。原句是“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這句話的出處是:兩漢·鄒陽《獄中上梁王書》

我給大家節選了包含這句話的壹段原文,大家可以參考壹下:

語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荊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齊、秦而故於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於誌,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於天下,為燕尾生;白圭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之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於中山,人惡之於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

翻譯成白話文是這樣的:

俗話說:“有相處到老還是陌生的,也有停車交談壹見如故的。”為什麽?關鍵在於理解和不理解啊。所以樊於期從秦國逃到燕國,用自己的頭交給荊軻來幫助太子丹的事業;王奢離開齊國投奔魏國,親上城樓自 殺來退齊軍以保存魏。王奢、樊於期並非對齊、秦陌生而對燕、魏有久遠的關系,他們離開前兩個國家,為後兩個國君效死,是因為行為與誌向相合,他們無限地仰慕義氣。因此蘇秦不被天下各國信任,卻為燕國守信而亡;白圭為中山國作戰連失六城,到了魏國卻能為魏攻取中山國。為什麽?確實是因為有了君臣間的相知啊。蘇秦做燕相時,有人向燕王說他壞話,燕王按著劍把發怒,用貴重的馬肉給蘇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國後很顯貴,有人向魏文侯說他壞話,魏文侯賜給白圭夜光璧。為什麽?兩個君主兩個臣子,互相敞開心扉、肝膽相照,豈能被不實之辭所改變呢!

鄒陽被囚獄中,身罹殺身之禍,但並不迎合媚上,哀求乞憐,而在上書中繼續諫諍,字裏行間,還很有些“不遜”(司馬遷語),充分顯示了他的“抗直”、“不茍合”的性格,也是他“有智略”的表現。文章歷舉史實,借古喻今,雄辯地揭示了“人主沈讒諛則危,任忠信則興”的道理。

最後,介紹壹下這篇文章的作者:

鄒陽(約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29年),臨淄(今山東淄博)人,是西漢文學家。漢文帝時,是吳王劉濞門客,以文辯著名於世。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上書諫止,吳王不聽,因此與枚乘、嚴忌等離吳去梁,為景帝少弟梁孝王門客。鄒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茍合”,後被人誣陷入獄,險被處死。他在獄中上書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跡。梁孝王見書大悅,立命釋放,並尊為上客。鄒陽有文七篇,現存兩篇,即《上書吳王》、《於獄中上書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