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的方法有兩種,壹種是像描紅那樣壹筆過照著原帖寫,第二種是用細線鉤出點畫的輪廓,稱為雙鉤法。然後在點畫的輪廓中間填上墨色,稱為“廊填”。填色要照顧到原來筆跡的深淺濃淡,日本專家研究,唐代填色原來是壹絲壹絲加上去的,功夫非常細致。這種摹本就是“雙鉤廊填硬黃本”。摹寫好以後,就多了壹個副本,這就是摹本。
“拓本”是用宣紙和墨在金石或其他刻物上進行椎拓所得。它是從實物上蟬蛻下來的,因此又稱為“蛻本”或“脫本”,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椎拓”。方法如下:先用水蠟或白芨(壹種中藥)水塗在刻物上,再上紙並用椎打平,使紙能平服地緊貼在刻物,然後用拓包蘸墨在紙上拓取,打紙時可以墊上毛氈防止紙破。拓片完成後,為了防止黴蛀,又需在其表面再塗上壹層蠟,因此椎拓又被稱為“氈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