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十大孝”指的是:中國古代十大孝子,本文就來簡單分享壹下這十大孝子的故事:
首先第壹個就是“孝感動天——舜”,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第二個孝子故事是“親嘗湯藥——劉恒”,漢文帝劉恒,漢朝第5位皇帝,漢高祖劉邦四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病重後,劉恒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壹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第三個故事是“嚙指痛心——曾參”,曾參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二十四孝記載了曾參嚙指痛心的佳話:少年時家貧,曾參常入山打柴。壹天,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妳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第四個故事是“百裏負米——仲由”,仲由為了讓父母吃到米飯,他走到百裏之外買米,再背著米趕回家,奉養雙親。嚴冬寒風刺骨,夏日汗流浹背,仲由常常要走上幾天幾夜,才能趕回家裏。人人都覺得這樣做太辛苦了,但是仲由甘之如飴,孝敬之心始終沒有間斷和停止過。?第五個故事是“蘆衣順母——閔損”,閔損母親早逝,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給閔損的,卻是野地裏蘆花做的薄衣。在繼母犯錯即將被父親休掉後跪求父親,被感化過來的母親對閔損又敬又愛,處處待閔損勝過自己的親生兒子,弟弟對兄長更是敬重有加。?
第六個故事是“鹿乳奉親——郯子”,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壹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壹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第七個故事是“戲彩娛親——老萊子”,老萊子非常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對父母體貼入微。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特地養了幾只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壹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壹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第八個故事是“賣身葬父——董永”,董永早年喪母,後來父親病亡後,無力埋葬,董永賣身至壹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
第九個故事是“刻木事親——丁蘭”,丁蘭年幼父去世,母因此憂傷成疾,不久病亡。丁蘭成人後,念父母恩深無以為報,終日思親,壹刻難忘,便請來木工,刻父母之像奉之案間,虔誠供奉,飲食必薦,出入必面,事死如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第十個故事是“行傭供母——江革”,少年喪父的江革,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在逃難中,經常遇到盜賊,這些盜賊不但想要勸他,還想讓他當盜賊。面臨這種情形,江革救災盜賊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盜賊能念他老母沒有人贍養,放他壹馬。盜賊看到孝子如此誠心誠意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殺他,甚至有的還告訴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盜賊。
從這些孝子中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孝無分貴賤,上自天子下至販夫走卒,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計千辛萬苦,都能曲承親意,盡力去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