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子瀚辭語文言文答案

子瀚辭語文言文答案

1. 《子罕辭玉》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閱讀《子罕辭玉》,回答4~6 題.(10分)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4.解釋文中加點的詞.(4分) 諸:故:5.說說文中畫線句的意思.(3分) 6.妳認為子罕是怎樣的壹個人?(3分) 參考答案:4.諸:相當於“之於”.故:所以.5.我把不貪(錢財)看作寶物,妳把玉看作寶物.如果妳把玉給了我,咱們兩人就都喪失了自己的寶,不如各自保有自己的寶物.6.子罕是壹個廉潔、不貪錢財、十分珍視自己良好品德的人.。

2. 《樂雲鶴閱讀答案附翻譯》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樂雲鶴、夏平子,二人少同裏,長同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歲知名。

樂虛心事之,夏亦相規不倦,樂文思日進,由是名並著。無何,夏連疫卒,樂以時恤諸其家。

於是士大夫益賢樂。 樂恒產無多,家計日蹙,乃嘆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歿,而況於我!不如早自圖也。”

於是去讀而賈。操業半年,家資小泰。

壹日,客金陵,休於旅舍,見壹人欣然而長,筋骨隆起,色黯淡,有戚容。樂推食食之,則以手掏啖,頃刻已盡。

樂又益以兼人之饌,食復盡。 遂命主人割豚脅,堆以蒸餅。

又盡數人之餐,始果腹而謝曰:“三年以來,未嘗如此飫飽。”樂曰:“君固壯士,何飄泊若此?”曰:“罪嬰夫譴;不可說也。

“問其裏居,曰:“陸無屋,水無舟,朝村而暮郭耳。”樂整裝欲行,其人相從,樂辭之。

告曰:“君有大難,吾不忍忘壹飯之德。”樂異之,遂與偕行。

途中曳與同餐。辭曰:“我終歲僅數餐耳。

“益奇之。次日,渡江,風濤暴作,估舟盡覆,樂與其人悉沒江中。

俄風定,其人負樂踏波出,登客舟,又破浪去;少時,挽壹船至,扶樂入,囑樂臥守,復躍入江,以兩臂夾貨出,擲舟中;又入之:數入數出,列貨滿舟。 樂謝曰:“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還哉!” 檢視貨財,並無亡失。

益喜,驚為神人。放舟欲行,其人告退,樂苦留之,遂與***濟。

樂與歸,寢處***之。每十數日始壹食,食則啖嚼無算。

壹日,適晝晦欲雨,聞雷聲。少時,樂倦甚,伏塌假寐。

既醒,覺身搖搖然,不似塌上,開目,則在雲氣中,周身如絮。 驚而起,暈如舟上,踏之,軟無地。

仰視星鬥,在眉目間,遂疑是夢。細視星箝天上,如老蓮實之在蓬也。

以手撼之,大者堅不可動,小星搖動,似可摘而下者。撥雲下視,則銀河蒼茫,見城郭如豆。

俄見二龍夭矯,駕縵車來,車上有器,圍皆數丈,貯水滿之。有數十人,以器掬水,遍灑雲間。

忽見樂,***怪之。樂審所與壯士在焉,語眾雲:“是吾友也。”

因取壹器,授樂令灑。時苦旱,樂接器排雲,遙望故紀 盡情傾註。

未幾,謂樂曰:“我本雷曹,前誤行雨,罰謫三載。今天限已滿,請從此別。”

乃以駕車之繩萬尺擲前,使握端縋下,飗飗然瞬息及地。視之,則墮立村外,繩漸收入雲中,不可見矣。

時久旱,十裏外,雨僅盈指,獨樂裏溝澮皆滿。(節選自《聊齋誌異·雷曹》)9。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A。於是士大大益賢樂 賢:賢能B。

樂又益以兼人之饌 益:增加C。罪嬰天譴,不可說也 嬰:遭受D。

樂苦留之,遂與***濟 濟:渡江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A。

樂以時恤諸其家 皆好辭而以賦見稱B。 始果腹而謝曰 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C。

細視星箝天上,如老蓮實之在蓬也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D。 撥雲下視,則銀河蒼茫 於其身世,則恥師焉11。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體現雷曹“知恩圖報”的壹組是①三年以來,未嘗如此飫飽 ②君有大難,吾不忍忘壹飯之德③數入數出,列貨滿舟 ④因取壹器,授樂令灑⑤以器掬水,遍灑雲間 ⑥十裏外,雨僅盈指,獨樂裏溝澮皆滿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19。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A。

樂雲鶴謙虛好學,加上好友的幫助,文思才華大有長進;夏平子染病而死,他便照顧接濟已故好友的家人;後來因生活日漸困難,於是他棄文經商。B。

樂雲鶴客居金陵時初遇雷曹,他讓困頓不堪的雷曹飽餐壹頓;雷曹心懷感激,就把自己因罪遭貶而漂泊流浪、居無定所的原因告訴了樂雲鶴。 C。

樂雲鶴與雷曹壹起乘船渡江,忽遇狂風大浪,商船傾覆;雷曹將樂雲鶴從水中救出,然後多次下水,將其貨物錢財全部撈出,樂雲鶴認為他是神人。D。

樂雲鶴在天陰欲雨伴有雷聲的日子來到雲海,親眼目睹雷曹等人行雨的情景,自己也參與其中;落到地面後發現,自己村莊溝渠裏的水都註滿了。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文如平子,尚碌碌以役,而況於我!不如早自圖也。

(3分)(2)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還哉!(3分)(3)樂審所與壯士在焉,語眾雲:“是吾友也。 ”(4分)。

3. 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1)B 也因王勃的原因,被貶交趾縣令.坐:因為.(2)D“乃矍然曰”中“矍然”修飾“曰”不可斷開,排除C;“輒報壹再報”表述報的過程,中間要停頓,前面也要停頓,排除AB.譯文為:都督很生氣,起身換衣服去休息,派下屬等候了的文章寫好(壹句)就向自己報告.報告幾次後,文章的語言越來越讓人感到驚奇,於是驚訝地說:“真是壹位天才啊!”(3)C 強加因果,前後沒有因果關系.“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壹字,時人謂勃為腹稿.”與《滕王閣序》無關.(4)①“陵藉”, *** 怠慢;“倚才陵藉”省略句,“為”被動句,文意.譯文為:他倚仗自己的才華, *** 怠慢他人,被他們***同嫉恨.②“秘術”,秘傳的醫術;“遊”,學習;“要”,精要;文意.譯文為:勃曾經說過作為兒子不可不懂醫術,當時長安曹元有秘傳的醫術,王勃跟隨他學習,完全掌握其中的精要.答案:(1)B(2)D(3)C(4)①他倚仗自己的才華, *** 怠慢他人,被他們***同嫉恨.②勃曾經說過作為兒子不可不懂醫術,當時長安曹元有秘傳的醫術,王勃跟隨他學習,完全掌握其中的精要.參考譯文: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六歲時就擅長寫文章,九歲時得到顏師古作註的《漢書》,讀後便寫了《指瑕》壹文來指摘其中的錯誤.麟德初年,劉祥道巡察關內,王勃上書自薦,劉祥道(極為欣賞)便向朝廷上表,(王勃)在對策中成績優異.未及成年,便被授予朝散郎,屢次向朝廷進獻頌文.沛王聽說了他的名聲,便征召他擔任自己的署府修撰,評定編次《平臺秘》壹書.書完成後,沛王非常愛惜器重他.當時,諸王都喜愛鬥雞,王勃便開玩笑,寫了壹篇《檄英王雞》的文章.高宗看到後大怒:“這是想要挑撥諸王們的關系.”把他斥退出府.王勃被廢黜後,客居劍南壹帶,曾經登上葛憒山遠眺,感慨嘆息不已,懷想諸葛亮的功業,賦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後來聽說虢州多藥草,就請求補任虢州參軍.因恃才傲物,被同僚們嫉恨.官奴曹達犯罪,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殺掉了曹達.事情後來被發覺,按律當誅,恰逢遇赦僅免除了官職.勃父福畤,擔任雍州司功參軍,也因王勃的原因,被貶交趾縣令.王勃前往探視,渡海溺水,驚悸過度,回來後不久死去,終年二十九歲.當初(省親時),王勃取道經過鐘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閣大擺宴席,提前就讓其女婿寫好了序文準備在宴席上向賓客們誇耀,於是拿出紙筆壹壹邀請在座的客人們寫序,沒人敢當,到了王勃面前,他爽快應允而沒有推辭.都督很生氣,起身換衣服去休息,派下屬等候了的文章寫好(壹句)就向自己報告.報告幾次後,文章的語言越來越讓人感到驚奇,於是驚訝地說:“真是壹位天才啊!”便請他完整地寫成,最後非常高興地結束宴席.王勃寫文章,並非開始時就進行精心構思深思熟慮,先磨上數升墨,然後酣暢地飲酒,拉過被子蓋上臉就睡,睡醒了,拿過筆壹揮而就,壹個字也不需要改動,當時的人們都認為王勃是打了“腹稿”.他尤其喜歡著書.當初,王勃祖父王通,就是隋朝末斯白牛溪的壹位教授,其門人眾多.曾經從漢歷魏到晉作書壹百二十篇,來續寫古《尚書》,後來丟失了序文,僅留下名錄而沒有書(內容)的有十篇,王勃補寫了缺失亡逸的,最後定稿二十五篇.常說(會醫術的)人的子女不可能不懂醫術,當時長安曹安有秘術,王勃跟他學與他交往,完全學到他的精髓.曾經讀《易經》,晚上做夢仿佛有人告訴說:“《易經》中有太極,妳認真思考壹下吧.”醒後就寫下了《易發揮》數篇,寫到《晉卦》時,恰逢生病就停止了.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都憑借文章齊名,天下人稱他們為“王、楊、盧、駱”四傑.崔融與張說評論王勃等人時說:“王勃的文章氣勢宏大奔入,不是壹般人所能趕得上的,楊炯、盧照鄰還尚可以企及.”。

4. 請把下面的古文譯成白話文

管輅的別傳中說:管輅被何晏請去,討論易理中的九個問題,九個問題都說明白了.何晏說:“先生談起陰陽來,此世無雙.”當時鄧飏和何晏坐在壹起,鄧飏說:“先生的見的可稱得上了解易理,可是所說的卻和易經壹點都不相幹,這是為何?”輅尋聲答道:“明白易理的人是不談易經的.”何晏含笑稱贊說“先生可謂要言不煩啊.”於是請管輅起卦占蔔.管輅占蔔並給予勸戒,完了後,何晏感激地說:“知道事情征兆的人是神啊!古人以此為難得.交情不深但說話真誠.今人以此為難得.現在先生以壹人,而達到了這兩個讓人稱難的境界,可以稱得上明德惟馨.詩經裏不是說了嗎,‘此情藏在心中,沒有哪壹天可以忘記’!”管輅回到家後,把前後的話詳細地對他舅父講了.他舅父責怪他說話太懇切直率,管輅說:“和要死的人說話,有什麽好怕的?”舅父大怒,說管輅真是狂妄無理.正月初壹,西北起大風,塵埃蔽天,十幾日後,聽說何晏、鄧飏都被殺了,然後舅父這才服了管輅.。

5. 送東陽馬生序答案

《送東陽馬生序》中考試題集錦 壹、(2007年福建省寧德市)(四)閱讀文言文,完成18—22題。

(17分) [甲] 余幼時即嗜學。……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乙] 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壹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

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1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弗之怠( ) (2)負篋曳屣( ) (3)四支僵勁不能動( ) (4)溥幼嗜學( ) 19、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觀 群 書 21、比較[甲] [乙]兩文,具體說說文中主人公在學習上的***同點。

(4分) 22、讀了[甲] [乙]兩文後,妳有什麽收獲。(3分) 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時即嗜學。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匡衡①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識④,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⑤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

主人感嘆,資⑥給以書,遂成大學⑦。 {註釋}①匡衡:漢朝人。

②不逮:指隔壁燭光透不過來。逮,及、到。

③大姓:大戶人家。④文不識:人名,姓文名不識。

⑤傭作:做工辛勤勞作。⑥資:借。

⑦大學:大學問家。 20、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2分) ①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②禮愈至 ③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④主人怪問衡 21、下列加點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項是( )(2分) A 門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C 鄰舍有燭而不逮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書映光而讀之 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2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① 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23、甲、乙兩個文段分別寫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24、甲、乙兩個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謂都取得了成功。請從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談談妳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3分) 三、(2007年臨沂市)文言文閱讀(***12分) [甲]余幼時即嗜學。……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元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

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

至是,又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壹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壹尺矣 1.解釋下面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2分) 1無從致書以觀 2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3而以書赴告同學者 4頤既覺 2.翻譯下面的文言語句(2分)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2)以師禮見顥於穎昌,相得甚歡。

3.甲乙兩文有寫作內容和表達感情上有什麽相同之處?(4分) 內容: 感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3353831情: 4.甲乙兩都 寫了天氣的寒冷,其寫作目的是否相同?為什麽?(4分) 四、(05安徽省) 閱讀下面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回答問題。 17.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假: (2)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以: (3)腰白玉之環 腰: 18.翻譯下面的句子 (6分) (1)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2>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19.文中哪些詞句說明作者不辭艱辛、求師勤學的原因?(3分) 20.對文中畫線句子,聯系實際,談談妳的感受或體會。(3分) 五、(2007年內蒙古赤峰市 ) 甲:余幼時即嗜學。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

少有大誌,每以天下為己任,發奮苦讀,或夜昏怠(1),輒以水沃面(2);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註釋1、昏怠:昏沈困倦。

2、輒:就。沃:澆。

這裏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釋加點的詞。(4分) (1)余幼時即嗜學( ) (2)錄畢,走送之( ) (3)益慕聖賢之道( ) (4)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 23、下邊加點詞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壹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B、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C、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肉食者謀之 24、翻譯句子(6分) (1)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2)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5、甲、乙語段中的人物幼年時人生經歷有哪兩個主要***同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段中寫人物讀書刻苦的語句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文中“人多以書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範仲淹“被讒受貶”的原因是: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六、(2008年懷化市)閱讀文言文答題。

(甲)余幼時即嗜學……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

少有大誌,每以天下為己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