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描寫書信的詞語

描寫書信的詞語

1.描寫“書信”的詞語

書不盡言 停雲落月 魚傳尺素 斷羽絕鱗 河魚天雁 書不盡言 讀音:[ shū bù jìn yán ]釋義: 書:書信。

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

造句: 書不盡言,就此擱筆,望賢弟保重。停雲落月 讀音:[ tíng yún luò yuè ] 釋義: 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裏)。

造句:由於設備陳舊,管理混亂,這個廠的生產壹直停雲落月。魚傳尺素 讀音: [ yú chuán chǐ sù ]釋義: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壹尺,因此稱書信。

指傳遞書信。造句: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相思無重數。

斷羽絕鱗 讀音: [ duàn yǔ jué lín ]釋義: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造句: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後斷羽絕鱗。今日 天教遇妳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河魚天雁 讀音: [ hé yú tiān yàn ]釋義: 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河魚天雁”借指傳送書信者。 造句:“意馬心猿縈夢寐,河魚天雁托音書。”

2.描寫書信的詞語

有關書信的成語

成語 解釋

隴頭音信 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

苞苴竿牘 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裏特指請托信。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堆案盈幾 堆:堆積。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後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付諸洪喬 洪喬:晉朝人,姓殷名羨,字洪喬。比喻書信遺失。

黃耳傳書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書不盡言 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

停雲落月 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裏)。

魚傳尺素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壹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斷羽絕鱗 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河魚天雁 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河魚天雁”借指傳送書信者。

鴻斷魚沈 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寄雁傳書 謂傳遞書信。

目斷鱗鴻 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雁去魚來 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雁素魚箋 指書信。

音問兩絕 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

魚腸尺素 指書信。

魚腸雁足 泛指書信。

魚沈雁杳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魚封雁帖 泛指書信。

魚箋雁書 泛指書信。

魚書雁帖 泛指書信。

咫尺之書 書信。古代書寫用木簡,信劄之簡長盈尺,故稱。

蜂媒蝶使 〖解釋〗花間飛舞的蜂蝶。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

拜手稽首 拜手:作揖;稽首:古時的壹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於書信向對方表示敬意。

平安家書 報告家人平安的書信

望采納

3.形容書信的詩句

古代書信的“美稱”河北 張木軍“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大詩人杜甫《春望》中的詩句.信,滿載著深情厚誼,使遠隔千山萬水的親人如同面聚,因而顯得特別珍貴.自古以來,書信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人們給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稱,賦予了美好的情趣.“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多麽美妙的詩句,多麽動人的情境!魚肚子裏真有“尺素書”嗎?古人的書信常用潔白的絹來寫,長壹尺左右,稱為尺素,故書信即稱尺素書.潔白的尺素常結成雙鯉之形,古樂府詩有道:“尺素如殘雪,結成雙鯉魚.要知心裏事,看取腹中書.”因此,“雙鯉”為書信的代稱.前面引詩中的“烹鯉魚”並非真烹,不過是壹種生動的比喻罷了.蘇武牧羊的故事許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縛在雁足上帶回祖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鴻雁傳書”.所以,信又常常合稱“魚雁”,例如古詩有“長江不見魚雁書,為遣相思夢入秦”.在紙發明以前,古人除用絹、帛寫信外,還以竹片、木片作為書寫材料,稱為簡、劄、牘,故書信有時又稱“書簡”、“書劄”、“書牘”或“簡劄”、“簡牘”.簡劄的長度和素絹壹樣,都取壹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牘”、“尺翰”、“尺書”等等美稱.紙發明以後,人們制作了壹種小巧精美,專門用來題詩和寫信的紙張——“箋”,並以此作為書信的代稱.晏殊有詞道:“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

4.形容“書信”的詩句有哪些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春望》。釋義:戰爭時期,壹封家書抵得上萬兩黃金。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出自宋代詞人李清照《壹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釋義:應是月滿時 ,上西樓,望雲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

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贈獵騎》。釋義:君不要射從南邊飛來的大雁,萬壹大雁帶著家書,收信的人就收不到了。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端州江亭得家書》。

釋義:拆開信封看看有什麽喜事,雖然只有幾行字,但是家書的分量也比千兩黃金重。“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出自漢代無名氏的《飲馬長城窟行》。釋義:叫小二開始煮鯉魚,發現魚的肚子裏有封書信。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出自唐代詩人張籍的《秋思》。

釋義:洛陽城裏已經刮起了秋風,想要寫封家書表達思念。“去憑遊客寄,來為附家書。”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得家書》釋義:憑借遊子送去書信,回信的時候帶回來家書壹封。“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沈魚,終了無憑據。”

出自宋代詞人晏幾道的《蝶戀花》。釋義:想把自己的感情寫在尺素上傳給心愛的人,可是大雁飛在上空,而魚沈在水底,最終都是不了了之罷了。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壹萬三千裏。寫得家書空滿紙!”出自宋代詞人陸遊的《漁家傲》。

釋義:向東望故鄉山陰在哪裏呢?來回相隔有壹萬三千裏。壹封家書寫滿紙。

“江水三千裏,家書十五行。”出自明代詩人袁凱的《京師得家書》。

釋義:江水有三千裏長,家書有十五行那麽長。書信是以前相隔較遠,暫時見不到面的人們相互交流情感與思想的工具。

書信擁有悠久的歷史且世界各國的人們都有使用。書信在人類的交流與溝通的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手機,電話與電腦這些簡單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壹部分人情願使用書信來互通信息。但由於信息時代的來臨,書信的格式變得多種多樣,不再拘泥於原有經典格式,有些甚至沒有對象,即沒有受體的說教議論性書信。

書信中稱呼父母的尊稱:膝下、膝前、尊前、道鑒。書信中稱呼長輩的尊稱:幾前、尊前、尊鑒、賜鑒、道鑒。

書信中稱呼師長的尊稱:函文、壇席、講座、尊鑒、道席、撰席。書信中稱呼平輩的尊稱:足下、閣下、臺鑒、大鑒、惠鑒。

書信中稱呼同學的尊稱:硯右、文幾、臺鑒。書信中稱呼晚輩時的尊稱:如唔、如面、如握、青覽。

書信中稱呼女性的尊稱:慧鑒、妝鑒、芳鑒、淑覽。

5.描寫書信的詩句

落花時 納蘭容若

夕陽誰喚下樓梯,壹握香荑。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

箋書直恁無憑據,休說相思。勸伊好向紅窗醉,須莫及,落花時。

虞美人納蘭

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瑯玕影。閑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燈前呵手為伊書。

使青鳥兮銜書,恨獨宿兮傷離居。李白

西來青鳥東飛去,願寄壹書謝麻姑。李白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有鷓鴣啼。李璟

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李白

書無鴻雁如何寄,腸斷催歸作麼回。向子諲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

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晏幾道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陸遊

此情懷、縱寫香箋,憑誰與寄。柳永

別來憑誰訴,空寄香箋,擬問前歡甚時更。歐陽修

香箋小字寄行雲。纖腰非學楚,寬帶為思君。晁補之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

漢口雙魚白錦鱗,令傳尺素報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歸燕,銜得雲中尺素書。李白

6.形容書信傳情的詩句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流紅記》 唐時儒生於佑見禦溝中漂壹脫葉,拾起壹看,上有題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心想這壹定是宮人作的,因思成病。於是在另壹紅葉上題了兩句: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 他將葉丟進禦溝的上遊,讓它流入宮中。

後於佑寄食於貴人韓泳門館,韓泳待他很好,將宮中放出的宮女韓夫人許與於佑為妻。婚後韓夫人在於佑箱中發現題詩的紅葉,大驚,說這是她題的詩。

並說,她事後也在溝中拾得壹題詩的紅葉。拿出壹看,正是於佑所題。

二人認為這是紅葉為媒,壹時傳為佳話。

7.描寫古人書信來往的詩句

魚傳尺素出處:

用“魚”來傳遞書信的典故,最早出現在東漢蔡邕的《飲馬長城窟行》的樂府詩集裏,說的是離別的親人之間的書信往來的思念情感。

《飲馬長城窟行》全文:“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他鄉各異性。展轉不可見,忽覺在他鄉。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宋代秦觀的《踏莎行》詞也有對“魚傳尺素”的描述。

詞的全文:“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翻譯成現代文意思是:“漫霧遮沒樓臺,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妳怎樣盼望都是無法找到之處。怎能忍受這孤獨的館舍正緊緊關住春天的冷寒,特別是在杜鵑悲啼不停夕陽將暮。驛站寄來了梅花,魚雁傳送到書素,堆砌起來的怨恨重重疊疊無法指數。郴江幸運而又悠然自得地環繞著郴山,為了何人又要流向瀟湘去。”

鴻雁傳書的出處:

《周易 漸》曰:初六鴻漸於幹,上九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威儀吉;《禮記 月令》曰: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鴻雁來,是月也,以立春……盲風至,鴻雁來……是月也,日夜分……鴻雁來賓,爵入大水為蛤……是月也;《儀禮》曰:大夫執雁取其候時而行也。婚禮下達,納采用雁;《周書》曰:白露之日鴻雁來,鴻雁不來,遠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懷至;《春秋繁露》曰,凡贄大夫用雁,雁有類。長者在民上,必有先後,雁有行列,故以為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