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喚我起床,催我上學——諄諄教誨,嚴格督促。
2)母親從不在外人面前打我、罵我——保護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說輕薄話,受重重責罰——教之嚴。
4)新年之際,大哥的債主討債,母親從不遷怒別人——寬容、溫和、仁慈。
5)忍受兩個嫂子給她的氣,不可再忍時,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寬容忍讓。
6)受“辱”後,非常生氣,討回公道——有剛氣。
由此可看出母親是壹個教子有方,對子嚴格,寬容忍讓,仁慈溫和,有剛氣的人。
二、寫母親與家人相處的情形,是為了體現母親平時的待人接物以及這些對我的影響。寫她以身示範對我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這不僅寫母親對我的“言傳”,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
三、作者的母親是傳統的舊社會"母親形象"的代表,她教會了我待人接物的和氣,能寬恕人,體諒人,在學習上勤奮,守時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這些美好品德即使是在今天仍有教育價值.作者的母親深受封建禮制的毒害,在教育子女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扼殺了作者的音樂和繪畫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