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為什麽喜歡王菲

為什麽喜歡王菲

勿庸置疑,“王菲”二字已經是壹種生產力。無論唱片公司、演出公司、歌迷還是媒體,都從中受益。如果妳願意,自然可以將王菲看作壹種營銷。商業和個性之間的拿捏,她始終把握得很好:音樂,雖然模仿歐美,卻走在華語的前列,雖然號稱另類,卻有從未真正脫離主流趣味;言談穿著,看似另類反商業,其實也不是真正的反商業。甚至妳可以說,她的個性,她的獨立,我行我素,敢愛敢恨的個性,也是經過精心包裝,被選擇過的媒體放大後的精心營造。商業的力量是偉大,然而,這,便是王菲受歡迎的全部原因麽?該怎麽去描述香港?這個城市華洋混雜,茶餐廳裏,有喝茶聽粵劇的老伯,也有聽西洋歌的少年。最初的最初,從內地來到的香港的王菲,在這個城市裏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我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我缺乏耐性,沒什麽事能讓我滿意;我常得罪人,這好像是天生的本領;我討厭當明星,又希望引人註意。”這首歌的歌詞,正是當年王菲對自己的寫照。那時,這個女孩的倔強和叛逆,比她的歌喉更出位的。毫無疑問,這種堅持和叛逆,必定給當年的王菲帶來很多折磨,她去美國,很大壹部分原因,便是公司換將,與新任掌門磨合出現問題。去美國前,她對公司的同事說:“反正我對香港歌壇沒有興趣,不開心便不唱了。”開心便唱,不開心便不唱,在“炒更”頻繁,“媼食”勝於壹切的香港歌壇,是多麽奢侈的心態。可讓她真正紅起來的,也正是這壹點。她的制作人梁榮駿曾說她做唱片的風格:“壹直以來,阿菲的每壹張唱片都沒有計劃走什麽路線或者部署,包括新壹張唱片。每次都是不斷聽歌揀歌,到錄音時就根據當時情緒、環境氣候去制作,從不計劃用什麽風格,只要做得舒服就可以。”沒有哪壹個歌手能像她壹樣,每壹時期的歌和個人狀態如此對應,和竇唯在壹起時,“壹切都好,只缺浮躁”;有了孩子,便為她唱壹首《童》。別人是在戲中演戲,她卻是把人生當舞臺——她的歌,總不僅僅是歌。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竇唯都不是壹個合適的生活伴侶。她愛他的才華,他成就了王菲最好的專輯,但對於壹個女人來說,這個男人帶給她生活和心靈上的打擊,卻是毀滅性的。壹個人人戲不分,需要多勇敢。壹個女人把自己的生活和內心完全地披露和袒露在公眾面前,又需要多勇敢其實王菲的演唱會,真的沒什麽,真的很安靜。她只是站在那裏唱歌,走兩步,理理裙子,更多的時候,壹動不動。她的眼睛大多數時候是閉著的,因為專註。她唱的,早已不僅僅是旋律,而是自己的青春,和自己的整個人生。每壹句歌詞和專輯的背後,都是她真實的人生。 張亞東曾這樣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王菲:“這個大千世界,人人都有讓別人認可自己的心理或者需求,每個人說話都會選擇壹些盡量不招別人反感的話,可王菲卻不是這樣,她完全在自己的狀況裏。”這個大千世界,有幾個如妳我壹樣的普通人,能做到“完全在自己的狀況裏呢”。可王菲做到了,盡管曾受過很多傷。演唱會上,大屏幕上不斷地打出她各時期的臉孔,還叫王靖雯時期的,《浮躁》時期的,《只愛陌生人》時期的。。。。。。最終,是壹張完美的,似人間又不是人間的臉。意寓重生。我們喜歡她,是喜歡壹個自己未曾堅持和實現的完美理想的自己,也是喜歡曾經她和我們壹同經歷的,那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