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是:登高才能看得遠,人生也正如此,只有不斷的向上進取,才有可能高瞻遠矚,這個樸素的道理。
《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創作的壹首詩。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裏於咫尺,使咫尺有萬裏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
全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翻譯: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如果要想遍覽千裏風景,那就請再登上壹層高樓。
擴展資料:
“欲窮千裏目”,寫詩人壹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壹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壹層樓”。從這後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非最高層)所見,而詩人還想進壹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
在收尾處用壹“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壹首登樓詩。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壹登樓的過程,但其含意深遠,耐人探索。“千裏”“壹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這兩句詩發表議論,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寫景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從而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也正因為如此,這兩句包含樸素哲理的議論,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也使得這首詩成為壹首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