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關於春節的傳統小故事 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

關於春節的傳統小故事 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

春節的傳說:爭花治天下

 在陜西關中壹帶民間,流傳著有關春節的傳說故事。傳說,玉皇大帝為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為啥不讓我去呢?於是,就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方兒。

 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妳二位各務壹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壹定偏向彌勒佛,因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花為借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於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壹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初壹。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壹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壹天。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彌勒佛,就把這初春之時,二佛交接的時刻稱做“春節”。有人說,因為當初如來佛因偷換花盆留下了瞎瞎現象,直到現在,人間還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春節的傳說:驅趕年獸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壹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壹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壹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壹夜,我壹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壹抖,怪叫了壹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壹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壹,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壹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裏壹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壹壹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的傳說:貼春聯和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壹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壹棵覆蓋三千裏的大桃樹,樹梢上有壹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幹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後來就形成了春節貼門神的傳統習慣。

 春節的傳說:吃年夜飯要關門

 在我國江南壹帶,每到吃年夜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關起大門,不能大聲說話,不能敲擊碗筷。吃完年夜飯的碗筷收拾幹凈後,再打開大門。這叫做閉門生財,開門大吉。

 相傳,這種做法是為了哄騙鐵拐李。

 據說到了每年的最後壹天,玉皇大帝都要了解民間的生活狀況,於是就派鐵拐李下凡查看民情。鐵拐李為八仙之壹,是個跛腳叫化仙,因此便在人間吃年夜飯的時候,提著要飯的籃子跛著腳沿街到各處各家乞討。

 討完飯後,鐵拐李把討來的東西帶給玉帝老爺子看,誰家窮。誰家富,壹看就知道了。據此,玉帝老爺子就讓富人壹年遭幾次災,不要太富;窮的則讓他發幾次財,不要太窮了。

 這事兒慢慢傳到了人世間,壹個精明的商人知道了這個情況後,很快就想到了應對辦法。到吃年夜飯的時候,這戶人家把大門關的嚴嚴緊緊,家人誰也不許大聲說話。等鐵拐李來討飯時,打開門,桌上什麽也沒有。

 鐵拐李壹看,認為這戶人家窮得連年夜飯都吃不起,於是就大發慈悲,悄悄在這戶人家的門口放上幾個金元寶就走了。就這樣,這家人越來越有錢了。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別家也看到了他家發財的原因,便都紛紛跟著學起來。後來,鐵拐李見家家戶戶都關著門吃年夜飯,便知自己下凡探察之事已被人們覺察,就不再到人間來討飯察貧富了。

 但是,關起大門吃年夜飯的習慣,卻據此流傳了下來並延續至今。

 春節的傳說:倒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願,幹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壹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壹個"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壹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禦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壹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壹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壹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壹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