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中國的漢俳真正起源於哪個時期

中國的漢俳真正起源於哪個時期

中國的漢俳真正起源於漢朝。

漢俳由來

漢俳是詩詞體裁的壹種,是壹種嶄新的詩體。用壹句話來概括:漢俳是用漢民族語言吟詠和創作的俳句,叫做漢俳。

俳句亦稱俳諧、發句、或十七音詩。是日本國文學藝術的壹種形式,是日本人的壹種詩體。標準說法:俳句是日本的壹種古典短詩,以十七個音組成壹首詩。詩的首句五個音(上五),中句七個音(中七),末句五個音(下五)。

如:松尾芭蕉的《青蛙》“閑寂古池旁/青蛙跳入水中央/撲通壹聲響”。

漢俳是中日詩詞交流、融合的產物。據資料所載,東瀛日本與古老中國的文化交流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壹世紀漢武帝時,就有驛使往來,隨著漢文化傳入日本,漢詩也逐漸在日本流行,據說,在日本凡有村落的地方就有漢詩。在日本,歷代出現許多漢學家和用漢字寫詩的詩人,他們直接用漢語寫漢詩,而且水平很高。

由於漢詩的影響,再加上日本詩壇的改革,出現了新的詩體,這就是俳句,或者是俳諧連句。這種短詩,言簡意賅,靈動精巧,詼諧滑稽,深受人們喜歡,同時也反映了日本詩人獨特的審美理念。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1980年5月30日,中日友好協會首次接待日本以大野林火先生為團長的“日本俳人協會訪華團”。當時日本詩人還送來松尾芭焦(日本俳聖)、與謝蕪村、正岡子規等歷代俳人的詩集(——這是日本俳句的大師的名箸)。在兩國詩人歡聚壹堂之際,趙樸初老先生詩興勃發,參考日本俳句十七音,依照中國詩詞傳統的創作聲法、韻法、律法等特點,即席賦詩壹首,***三章:

上憶土岐翁/囊書相贈許相從/遺愛綠蔭濃

幽谷發蘭馨/上有黃鸝深樹鳴/喜氣迓俳人

綠蔭今雨來/山花枝接海花開/和風起漢俳

於是,就以趙樸老這首詩最後壹句為準,將中國詩人吟詠和創作的俳句體定名為漢俳。壹時間,中國大陸、港澳詩人群起響應,二十幾年間顯示出蓬勃生機和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