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意是是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壹樣的蠟油才能滴幹。這句話李商隱本來想表達壹種挺復雜的情緒的,是關於愛情的廝守。結果後人直接就把它當做“奉獻精神”的贊美了。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出自唐.李商隱的《無題》。
原文:
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然,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壹樣的蠟油才能滴幹。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壹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擴展資料文章賞析:
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壹首寄情詩。整首
詩的內容圍繞著第壹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雕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
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壹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句中的設想:但願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