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李清照《聲聲慢》原文及翻譯賞析

李清照《聲聲慢》原文及翻譯賞析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參考翻譯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壹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戚之情壹齊湧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特別是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了.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壹行行雁字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摘(壹說,有什麽可采摘的)啊!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麽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壹點點,壹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壹個?愁?字怎麽能說盡!

 賞析

 ?尋?與?覓?意同,均當?找?講。?尋尋覓覓?寫女主人的精神情狀,(她尋覓被金人侵占的故國和病故的丈夫,)。於是她四顧茫然,壹片?冷冷清清?,無論說物質還是精神,皆壹無所得。這是寫環境。那麽,女主人的心境又怎樣呢淒淒慘慘戚戚?就倍覺淒涼、悲傷、憂愁。?尋覓?疊成?尋尋覓覓?是這尋尋那找找的意思。尋找的範圍擴大了,次數增多了。程度加強了,詞旨深化了,取得了明顯的藝術效果。?冷清?疊成?冷冷清清?,寫出了環境的冷落淒清,加強了?冷清?的程度和色彩。?淒?,這裏指人心情的淒涼。?慘?,悲傷。?戚?,憂愁。疊成?淒淒慘慘戚戚?,人的情懷倍加惡劣,沈哀入骨。此詞十四疊字,奇跡般地增強了藝術表達效果,深化了主題,達到了?復而不厭,跡而不亂?的藝術境地。疊音錯落,氣機流動,增加了詞的音律美。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承前,說明這是個突然轉暖,又歸於寒冷,變化無常的時候,人易外感,最難得到將養和休息。重重災難的摧殘,種種痛苦的折磨,不僅使她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損傷,使她的身體也甚為衰弱,本應很好的將養和休息,但金人的入侵,流亡的生活,惡劣的天氣,使她全然不能辦到。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三?、?兩?,這裏是虛數,不多的意思。又是?淡酒?,薄酒,無力。酒少力薄,身體又虛弱,又怎能抵擋晚上吹來的寒風呢?作者飲酒主要原因:壹是,禦寒;二是,解開?淒淒慘慘戚戚?的情懷,這談何容易,因此還是身寒心愁。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相傳,大雁能傳遞書信。今天大雁又飛過來了,卻正值身寒心愁的時候,所以她仰望飛雁,在濃愁郁結的心底,又增添了無邊的愁緒。這真是雁空過,淚空流,腸愁斷。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菊花。?憔悴?,身體瘦弱,臉色難看。作者以菊花的飄零殘損自況,隱寓無限的.身世寥落的感慨,沒人來憐憫和同情。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守著窗兒?,天氣向晚,屋裏漸漸變黑,精神受到重大損傷的女主人心裏淒淒惶惶,在窗下,心情或許敞亮些,安靜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黑夜的降臨,孤單單的壹個女子將怎樣挨過這漫漫的黑夜。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梧桐?,從立秋開始落葉,到?黃花?堆積之時,已歷霜半死。這樣的梧桐再受急風寒雨的吹打,生命岌岌可危。黃昏時?雨點點滴滴?多麽像種種災難對作者的摧殘!?點點滴滴?四疊詞,寫出了細雨的綿密愁煞人,這是用疊詞的藝術效力。

 ?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次第?,情形,光景。最後壹句的意思是,這樣壹個接著壹個的令人悲傷的情景,是怎麽能用壹個?愁?字所能感慨得了的呢?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為抒發家國身世之愁而作。此詞,情景婉約,氣韻遒逸,姿態生動,音調頓挫諧美,超然筆墨,歷來為人稱贊。開篇三句十四個疊字,表達出三種境界.?尋尋覓覓?,寫人的動作、神態;?冷冷清清?,寫環境的悲涼;?淒淒慘慘戚戚?,寫內心世界的巨大傷痛.同時,這幾對疊字還造成音律的回環往復,加強了詞作的音樂性.第二個特點是借物抒情.上闋用?淡酒?、?晚風?、?過雁?,下闋用?黃花?、?梧桐?、?細雨?,都準確而形象地表達出內心的愁情,最後逼出?怎壹個愁字了得?的強烈感情,突然作結,沈痛無限.全詞語言樸實,感受細膩,巧用疊字,滿紙嗚咽,動人心弦. 它用直接描述的方法,寫出壹個秋日的黃昏,淒涼、蕭索、衰殺的境界,?冷落淒清?、?乍暖還寒?、?晚來風急?、?雁過?、?滿地黃花?、?梧桐更兼細雨?。懷有蒼涼、悲傷、憂愁情懷的女子就在其中活動,沈哀入骨,悲苦殊甚。在國破家亡的時候,壹個孀婦的痛苦呻吟,肺腑之真情的發露。李清照的這種痛苦憂愁具有獨特性,在那個時代又具有普遍性,反映了社會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