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中國的國筆順

中國的國筆順

中國的國筆順為:豎、橫折、橫、橫、豎、橫、點、橫。

國,拼音為guó0,漢字。該字作名詞時有國家,壹國最高政權機關所在地,古代王、侯的封地,地方、地域,家鄉等多種意思,還可作姓氏使用。該字作形容詞時有代表或象征國家的、在壹國內最好的、本國的、多國的等意思。該字作動詞時表示建國、建都(文言)的意思。

“國”字是個常用字,在現代漢語中主要表示“ 國家”、“祖國”等義。它的形體古今變化很大。從上列甲骨文形體來看,左邊是個“口”,表示壹片土地“國土”,右邊是壹個“戈”,意思使用“戈”這個武器來保衛這篇土地。這個字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或者”的“或”字。可以看出在 甲骨文中“或”字和“國”字時分不開的,它是壹個會意字。

金文的形體,右邊基本沒變,仍是個“戈”字,而左邊表示“國土”的“口”外邊加了“國界”,仍是以“戈”衛“國”的意思。到了周代,“或”字已被借用為無定代詞,於是在“或”的基礎上又加了意符“口”,成為“國”字。小篆的“國”字就變成了外形(口)內聲(或)的形聲字“國”字了。繁體的“國”字形體是從小篆形體演變過來的。

康熙字典解釋:

《 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 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 禮·王制》五國以為屬,十國以為連,二十國以為卒,二百壹十國以為州。《 孟子》大國,地方百裏,次國,地方七十裏,小國,地方五十裏。

又《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 土國用人節,澤國用 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又滅人之國曰勝國。《 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又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書·班超傳》 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又兩國相距曰敵國。《 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又外國來附者曰屬國。《 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又城郭國, 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為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為國也。

又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為上卿,宋有國卿。

又囯,《 正字通》俗國字。囻,同國,民國期間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