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字文饒,弘農華陰人也文言文翻譯:
劉寬,字文饒,弘農華陰人。劉寬曾經乘牛車出行,有壹個丟失了牛的人,就來到劉寬的車前認牛。劉寬沒有說話,下了車步行回家。過了壹會,那個丟失了牛的人找回了牛,並把牛送回劉寬家,叩頭謝罪說:我對不起您這樣的長者,隨您懲罰我吧。劉寬說:事物有相似之處,事情也允許有錯誤,幸虧勞妳把它送回,為什麽要謝罪呢?州裏因此佩服他的不計較。
延熹八年(151年),被征召為尚書令,遷任南陽太守。他管理三郡,溫和仁愛多用寬容態度對待下屬,雖然倉促之間也不曾疾言厲色。他常說:平和地對待百姓,百姓就知恥而不會犯罪。
小吏有過錯,只可用鞭杖責罰;用鞭杖責罰是為了使他們不犯過錯。事情有了好的結果,他就把功勞歸於下屬。災害和異常現象出現時,他就引咎自責。每次巡視各縣到亭傳時,他見到老年人就慰問他們農事和鄉裏的事情;對年輕人則用孝順父母順從兄長的道理來勉勵他們。人們被他的道德和行為所感化,日益受到教化。
熹平五年(176年),代許訓為太尉。靈帝很喜好學問,每每引見劉寬時,常常讓他講解經義。劉寬曾在座位上少量喝酒醉態可掬。皇帝問他:太尉醉了嗎?劉寬仰起頭來說:臣不敢醉,但任重而位高,憂心如醉。皇帝很器重他的話。
劉寬曾經招待客人,派奴仆去買酒,很長時間未回來,大醉而歸。客人忍無可忍,罵道:畜生。壹會兒劉寬派去看望奴仆回來,懷疑他必定會自殺。
他對左右的近侍說:這個人是我的人,罵他說畜生,還有什麽比這更侮辱的!所以我怕他會自殺。夫人想試試讓劉寬發怒,待到他準備上朝時,她已妝飾打扮完畢,卻讓侍婢進奉肉羹,弄翻肉羹汙穢了朝衣。侍婢馬上收起肉羹,劉寬神色不變,並慢慢地問:肉羹爛了妳的手嗎?他的性情氣度就是這樣。海內都稱他為長者。
劉寬字文饒,弘農華陰人也文言文原文:
劉寬字文饒,弘農華陰人也。寬嘗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寬車中認之。寬無所言,下駕步歸。有頃,認者得牛而送還,叩頭謝日:慚負長者,隨所刑罪。寬日:物有相類:事容脫誤,幸勞見歸,何為謝之?州裏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書令,遷南陽太守。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常以為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災異或見,引躬克責。每行縣止息亭傳,見父老慰以農裏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許訓為太尉。靈帝頗好學藝,每引見寬,常令講經。寬嘗於坐被酒睡狀。帝問:太尉醉邪?寬仰對日:臣不敢醉,但任重貴大,憂心如醉。帝重其言。
寬嘗坐客,遣蒼頭市酒,迂久,大醉而還。客不堪之,罵日:畜產。寬須臾遣人視奴,疑必自殺。顧左右曰:此人也,罵言畜產,辱孰甚焉!故吾懼其死也。夫人欲試寬令恚,伺當朝會,裝嚴已訖,使侍婢奉肉羹,翻汙朝衣。婢遽收之。寬神色不異,乃徐言日:羹爛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內稱為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