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延遲退休的歷史起源

延遲退休的歷史起源

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會保障研究所負責人就稱,有關部門正在醞釀等待條件成熟時延長退休年齡,有可能女職工從2010年開始,男職工從2015年開始,采取“小步漸進”方式,每3年延遲1歲,逐步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在2030年前,職工退休年齡將延遲到65歲。

2010年9月,關於“是否應該推遲退休年齡”的話題再度引發熱議。起因是在《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白皮書的發布會上,人保部副部長王曉初表示,有專家指出,到2035年中國將面臨兩名納稅人供養壹名養老金領取者的情況。

2013年11月20日下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國新辦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延長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但將采用“漸進式”。

2014年3月9日上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人社部會在2020年前,將延長退休年齡的方案推出來,此方案是漸進式的退休年齡辦法。

2014年3月9日上午,列席全國人大會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延遲退休方案將在2020年前推出。此外,針對高考改革、治汙等社會熱點問題,相關人員對記者提問進行了回答。

2015年12月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同主辦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6》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該報告建議,延遲退休可分“兩步走”:2017年完成養老金制度並軌,取消女幹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區別,將職工養老保險的女性退休年齡統壹規定為55歲。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齡同步達到65歲。對於居民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報告建議居民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從2033年開始每3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完成。

實施“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是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按照此前人社部給出的時間表,該方案將在2016年向公眾征求意見,2017年正式出臺。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目前方案仍在抓緊制定中。需要綜合考慮包括人口結構、人力資源供求、勞動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預期壽命以及社會保障制度進展情況等多種因素。目前,我們正在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和考慮,會適時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目前我國退休年齡標準,是建國初期人均預期壽命40多歲的情況下制定的。如今,人均預期壽命已超過73歲,養老保險的贍養比也下降到了3:1。“延遲退休”,是應對養老金收不抵支風險、維持政策代際公平的有效選擇。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認為,上海壹個女性能活到85歲,如果55歲退休,後面要領30年養老金。如果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必然要“啃小”,增加下壹代人的負擔,這從代際公平上說不太好。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政策最根本的原則,是“小步慢走,漸進到位”,為了給公眾做好心理準備的時間,政策出臺後至少五年,才會漸進式實施。 論調壹:中國的退休年齡和其它國家比起來算早的,中國當前的法定退休年齡為男60歲,女55歲(幹部)或50歲(工人)。而在歐美國家普遍的退休年齡都為65歲,美國為67歲,日本為男65歲,女60歲。隨著生活水平的進步,人們的壽命不斷提高,所以延遲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而且在很多崗位上也需要這些有經驗的老人繼續發光發熱。

論調二:為養老保險基金“卸包袱”。有專家指出,到2035年中國將面臨兩名納稅人供養壹名養老金領取者。如果把退休年齡男性提高到65歲,女性提到60歲。則多收5年養老保險,少發5年養老金。養老並軌後,我國更面臨萬億成本的缺口,延遲退休尤顯得必要和緊迫。顯然,推行延遲退休政策,主因在於緩解養老保險金的缺口。延遲退休有助於彌補養老金虧空,緩解養老壓力從養老金誕生那天開始,就伴隨著空帳。根據如今最新的數據,中國如今的養老金空帳大約為1.3萬億元。假若這些人到了60歲還繼續工作的話,那麽他們不僅不會領取養老金,還會繼續繳納養老金。有專家也算過壹筆賬,退休年齡每延遲壹年,我國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約200億元 。

在2013中國老齡事業發展高層論壇上,楊宜勇說,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會越來越長,退休年齡延長是壹個早晚的事情。“老齡化是不可避免的,但社會政策不能是剛性的,如果死守著老齡化60這個點,可能會出問題。楊宜勇同時認為,延遲退休不能“壹刀切”。“不是說壹下子延長,是每年增加壹個月或者兩個月,不是說壹下子從60歲延長到65歲,那不行,這個社會就亂了。而是比如說,從2013年開始,退休的就是60加1個月,後年就是60加2個月,這樣溫和地延長。”

而官員和專家大多希望延遲退休,因為這對他們最有利。延遲的不僅是工作,更是權力利益。按現在的退休年齡,壹般官員到了60歲就得退,很多人都不適應這種退休後手中無權的落寞感,延遲退休則延長了他們的政治生命。專家也是如此,大學和科研院所多已高度行政化,是官場的翻版,退休的院長和教授自然比不上在位的。相對於多工作幾年的權力利益,少拿幾年養老金算不了什麽。

論調三: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社保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有委員建議盡快推遲退休年齡,以解決企業員工退休金的問題。對此,有委員說,從身體狀況和平均壽命來看,60多歲、70歲看起來就像50多歲的人,身體還很好。 論調壹:這會增加就業壓力,在騰訊網相關新聞的回帖中,絕大部分的網友都表示反對,而他們提到最多的就是就業問題。

論調二:這對中低收入勞動者不公平,在熱門回帖中有壹條是這樣的,“其實如今人的壓力很大,中低層工作者的工資往往除了扣除社保金及所納稅金,拿到手中的實際工資,所剩不多,這所剩不多的工資還要用來生活、還房貸、供養老人以及教育子女等等,其實真的應該考慮把人員的退休年齡提前10年,女性45歲,男性50歲,這是最好的抉擇”。而另外,還有為數不少的下崗職工,他們都四五十歲,因為種種原因,很難再就業,就盼著能夠到法定退休年齡可以拿退休金,政策壹旦調整,他們無疑將會遭到巨大的打擊。

論調三:“有命交社保,沒命拿社保。”2009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3歲。因此,假若將退休年齡推遲到65歲的話,那麽平均下來就只能拿8年的養老金,而此前,已經交了幾十年的養老金,因此也讓許多人大呼不公平。

目前,中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占工資收入的28%,居全球最高水平之列,而機關和事業單位未納入社保體系(如今已經實行了並軌),不用個人交壹分錢,退休時養老金卻是前者的3倍。這種不公平成為目前人們反對延遲退休的主要原因。而如果延長退休年齡,就意味著企業又要多繳五年費用,這樣的負擔實在太重。而許多企業已經都無力繳費,乃至逃費,使得“逃費率”逐年上升。

反對者最普遍的理由是“在工作崗位撐不到65歲”(59.6%);同時,“可能成為部分權力階層繼續保有權力的借口”(52.4%)也成為反對者的第二大隱憂。其次,給青年人就業帶來壓力、想盡早拿養老金享受生活都成為反對的主要因素。對普通勞動者而言,工作沒有權力利益,辛辛苦苦熬了壹輩子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卻又趕上了延遲退休,自然心生不滿。 ‘

論調四:70歲,古稀之年,說“身體還好”,最多就是身板還硬朗,無啥大病。但若說可比50歲的人,恐怕過於誇張,畢竟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也不過是73歲左右。所以,延遲退休若是拿公眾的年齡和身體“說事”,顯失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