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王府井”名稱的由來

“王府井”名稱的由來

“王府井”名稱的由來

明朝時期,這裏建造了十個王府和三個公主府,故稱為王府大街。

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年)重新厘定地名,因街上有壹眼甘冽甜美的水井,遂定名為王府井大街,壹直沿用至今。

隋朝燕王府,北平王羅藝之帥府”就在這裏,至今仍有帥府園之稱。

羅藝是《隋唐演義》小說中羅成的父親,唐高宗封羅藝為燕王,總管幽州,在此建有燕王府。

至明代,隨著紫 禁城的興建,不少達官貴人在此修建王府,所以據《明成祖實錄》載,這裏被稱十王府、王府街,民國時期,帝王時代結束,百姓漸漸淡忘了這些,在當時,百姓最主要的看重是吃喝住行,那時候的北京,老百姓打不起井,壹般的井打出的水都是苦澀的,只能用做洗衣服、蒸飯,而飲用水都是去賣,在電視上我們也經常看到推著水車賣水的人,其實賣的水也不過是相比之下苦澀味道淡壹些而已,而王府街旁西側有壹口遠近聞名的優質甜水井,名為甜水,其實就是無色無味,相對來說,王府井的地名也就因此而得。

據清光緒十壹年《京師坊巷誌稿》記載,北京內外城***有水井數壹千二百五十八個,大多水質鹹苦,只有極少數甘甜,能飲用的不多,而十王府井則在甘冽可用之中。

在威莎(WEEKEND)店之前有用鐵鏈子圈起的井蓋,記錄著王府井得名的緣由。

此街始建於元代至元四年(公園壹二六七年),歷有“十王府街”、“王府大街”之稱。

據考證,得名“王府井”,淵於明中葉以來街上的壹口水井。

《乾隆京城全圖》和民國二年(公元壹九壹三年)《實測北京內外城地圖》均繪該街只有壹井並明示位於此處。

此井上世紀二十年代被湮沒,壹九九八年王府井大街整修改造時被發現,壹九九九年九月九日進行了保護,井可以說是這條街的根。

其實還有更古老的遺存,壹九九六年東方廣場施工,發現了舊石器晚期距今二萬五千年的文化遺址,距地表十二米,有兩層灰褐色文化層,表明古人類曾在王府井地區生活、棲息,在約兩千平方米的面積上,發現了兩千多件文物,這也是首次在國際大都市中心發現了古人類文化遺存。

王府井大街的歷史淵源

王府井大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當時是北京內城的壹條重要南北通道;到15世紀初,這條大街稱“十王府”和“十王府街”;1905年,改十王府街為王府井大街,此名稱壹直沿用至今。

王府井大街的商業活動最早出現在15世紀中後期,到了1903年,在清朝八旗兵神機營廢棄的練兵場上建起東安市場。

也就是在這前後,伴隨著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形成,壹些為外國人服務的銀行、商號也落戶王府井。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王府井大街的商業進壹步發展,躋身於北京四大商業區行列。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的壹段時間裏,中國壹度實行計劃經濟,當時的王府井大街是中國最著名的商業街,***有商場101家,商業設施規模約9萬平米,以 “買全國,賣全國”的經營模式而聞名國內外,到北京的遊客必到王府井,北京人購物也以王府井為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