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月夜憶舍弟》這首古詩的原文是什麽?

《月夜憶舍弟》這首古詩的原文是什麽?

月夜憶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裏,壹只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2、賞析

此詩是壹首五言律詩,也是壹首思鄉之作。

首聯交代背景,渲染氣氛。“斷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戰事頻繁:“秋邊壹雁聲”從視覺、聽覺的角度寫邊塞淒涼景象,為“月夜”渲染壹種壓抑氣氛。

頷聯交代時令,點明主旨。

頷聯“露從今夜白”交代時令,即“白露節”,表明天氣漸涼,地面水氣凝結,使人頓生淒涼之感。“月是故鄉明”融入詩人主觀想象,點明主旨,突出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這兩句采用“移情”手法,本來壹樣潔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蒼白;本來壹樣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鄉最為明亮,這完全是詩人在自然景物描寫中融註的主觀想象,是詩人思念家鄉和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頸聯承上啟下,自然過渡。詩人由望月懷鄉自然引出對弟弟的思念,綿綿愁思中夾雜著對生離死別的焦慮和不安。承上啟下,過渡自然。

尾聯流露不滿,深化主題。詩人進壹步抒發自己內心的憂慮和惆悵之情,同時含蓄地表現出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深化主題。

綜觀全詩,詩人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湧,對親人深情字中結,字裏行間暗含對現實的不滿,對百姓的同情,將常見的懷鄉思親題材寫得淒楚動人,沈郁頓挫,而且此詩對仗工整,景中有情,耐人尋味,因此成為五言律詩中的典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