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有哪些科學家的故事

有哪些科學家的故事

1、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有壹次上手工課,他想做壹只小木凳。下課鈴響了,同學們爭先恐後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給女教師。愛因斯坦沒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滿頭大汗。女教師寬厚地望著這個小男孩,相信他第二天能交上壹件好作品。

第二天,愛因斯坦交給女教師的是壹個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壹條凳腿還釘偏了。滿懷期望的女教師十分不滿地說:“妳們有誰見過這麽糟糕的凳子?”同學們紛紛搖頭。老師又看了愛因斯坦壹眼,生氣地說:“我想,世界上不會再有比這更壞的凳子了。”教室裏壹陣哄笑。

愛因斯坦臉上紅紅的,他走到老師面前,肯定地對老師說:“有,老師,還有比這更壞的凳子。”教室裏壹下子靜下來,大家都望著愛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從書桌下拿出兩個更為粗糙的小板凳,說:“這是我第壹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剛才交給老師的是第三個木板凳。

雖然它並不使人滿意,可是比起前兩個總要強壹些。”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師向愛因斯坦親切又深思地點著頭,同學們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贊許的目光。

2、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制造壹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壹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

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裏試驗多工電報機,壹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裏的電報機上有壹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

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裏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壹個房間傳到另壹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壹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壹塊電磁鐵的話。

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制成了電話機。

在壹次實驗中,壹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妳,請到我那裏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裏,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貝爾壹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

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村、工廠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這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實。

3、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壹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有壹年放假,焦耳和哥哥壹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他找了壹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後面。

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壹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壹點把哥哥踢傷。盡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哥哥又劃著船來到群山環繞的湖上。

焦耳想在這裏試壹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裏塞滿了火藥,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壹聲,從槍口裏噴出壹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裏。這時,天空濃雲密布,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壹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

這是怎麽回事?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壹個山頭,用懷表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壹樣的。

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為壹名出色的科學家。

4、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壹個風箏,並在壹個風雨交加的天氣裏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壹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壹陣刺痛。

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壹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壹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

5、齊奧爾科夫斯基是前蘇聯的科學家,他小時候是善於異想天開的孩子。8歲時,齊奧爾科夫斯基的母親送給他壹個大氫氣球,氫氣球能在空中自由飄動,這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他常常聚精會神地仰望天空思索:能否乘坐氣球去航行?10歲那時,齊奧爾科夫斯基患了猩紅熱引起並發癥。

完全失去了聽覺。但是,齊奧爾科夫斯基沒有失去信心。他白天到圖書館刻苦自學,壹到晚上,他就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設想出種種理想客體,來實現飛行的願望。齊奧爾科夫斯基想:是否能夠制造壹個永遠懸在天空中的金屬氣球呢?能否發明壹種航行飛行器呢?

能否利用地球旋轉的能量呢?當時有很多人把他貶為“無用的空想家”和“狂妄的設計師”。但是,這壹切都沒有阻擋他探索攀登的步伐。有誌者,事竟成。1883年,他闡明了宇宙飛船的設計方案。1903年,他發現了著名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火箭運動公式。

他首次提出液體燃料火箭的思想,並設計了世界上第壹枚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構造示意圖。1929年,他首次提出了多節火箭的設想。他還提出了建立星際太空站的大膽設想。此刻,這些設想都已經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