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勝之道主要是因為曹操的知人善任,當然還有壹些其他因素。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實力明顯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絕對優勢的袁紹,但他卻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並最終大獲全勝,具體原因介紹如下。
1、知人善任。攸、許攸皆是人才,獻上計謀,有化險為夷之功;荀彧則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能夠鼓勵和幫助曹操在關鍵時期堅持戰鬥,這是更高層次的人才。由此觀之,人才的妥善任用應該可說是“壹計敵萬人”。
至於曹操,他是壹個懂得運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納他人之言,故袁紹兵多也不足為懼,正所謂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調遣。
2、善擇良策,攻守相濟。屢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對獲取勝利起重大作用,集中體現曹操卓越的用兵謀略和指揮才能,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反觀袁紹,內部不和,又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屢拒部屬的正確建議,遲疑不決,壹再地喪失良機。
終致糧草被燒,後路被抄,軍心動搖,內部分裂,而全軍潰敗。
3、以奇取勝。曹操與袁紹相持官度百余日,操順而紹逆,故操軍雖不敵而不為寡,然卒所以勝紹者奇也。紹遣淳於瓊等將兵萬余人,北迎糧運,操自將夜往,攻破瓊等,悉斬之,此曹操之用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