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的拼音是:yǒng。
壹、基本解釋
勇是漢語壹級通用漢字(常用字),讀作yǒng,部首:力,部外筆畫:7畫,總筆畫數:9畫,字形分析:上下結構。基本字義:指有膽量,敢做;中國清代稱戰爭時期臨時招募的兵士;也指姓。詳細字義:形容詞,本作勈,或作恿。形聲。從力,甬( yǒng? )聲。從力,與力氣有關。本義:果敢,膽大。最早見於西周甲骨文,異體字:?、勈、恿、?。
二、詳細解釋
勇作形容詞,指有膽量的、力氣大的。如:英勇、勇氣、勇士。示例:《論語·憲問》:“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作副詞,指敢作敢當、肯負責的。如:勇於負責、勇於改過。作名詞指士兵。清朝軍制稱官府於軍隊編制外另行招募的士兵為“勇”。如:鄉勇、淮勇。
對於“勇”字,有兩部電視劇可以說對它是詮釋得淋漓盡致。《亮劍》描述了革命軍人李雲龍經歷了戰爭中軍人本色始終不改的故事。另壹部是《斯巴達三百勇士》,它講述了波斯希臘溫泉關之役。斯巴達國王親率三百名斯巴達勇士,在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展開殊死搏鬥,最終三百位勇士全部英勇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