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驪得珠的典故:
很久很久以前,有壹戶人家住在黃河邊上,他們沒有地,只能靠割蘆葦、編簾子和簸箕為生,所以日子過得非常貧困。
這戶人家有個十多歲的兒子,有壹天,這個少年在河邊割蘆葦,那時烈日當空,曬得他頭昏眼花,於是他就坐下來休息。他望著眼前的河水在陽光下閃耀著粼粼波光,想起父親說過,在河的最深處有許多珍寶。可是誰也不敢去取,因為那裏住著壹條兇猛的黑龍。這條兇猛的龍守護著珍寶,膽敢去偷盜的人都會被它吃下去。
這個瘦弱的少年想,要是潛到河底,找到珍寶,他們壹家人就用不著像現在這樣壹天幹到晚,卻還是三頓吃不飽。少年決定豁出去試壹試,他將割蘆葦的鐮刀放好後,三下兩下脫了衣服疊好,想著如果自己不幸被黑龍吃掉,家人來尋找,還可以拿回鐮刀和衣物。
做好了安排,少年便壹頭紮進冰冷的河裏。他憋著氣,朝河的深處遊去。開始他還看得見四周的小魚在遊來遊去,再往深處,光線變得越來越暗,水也越來越涼,最後,他什麽都看不見了,四周壹團漆黑。少年覺得越來越冷,心裏有點害怕,不知該往哪兒遊。
就在這時,不遠處有壹個圓圓的物體在閃閃發光,少年顧不了其他,努力的朝光源遊去。離光源越近,他就越感到那種溫暖,等他快看清是什麽發出的光時,他震驚了。因為他看見壹顆光滑圓潤的明珠鑲嵌在河底的石壁中!
他憋足壹口氣遊到明珠的面前,伸出雙手抱住明珠,使勁壹拽,明珠就到了他懷裏。少年得到了熠熠生輝的明珠後不敢停留,他怕這河裏真有兇猛的黑龍。所以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後連衣物都沒來得及穿好就往家跑。
回到家,少年將明珠拿給了父親看。父親壹見到明珠,吃驚得說不出話,父親問少年是從哪兒得到這價值連城的明珠的。少年於是把他下河取得明珠的經過壹五壹十地向父親講述了壹遍。
父親聽了說:?好險哪!這顆價值千金的明珠是長在黑龍下巴底下的,妳摘它的時候黑龍必定是睡著了。它要是醒著,妳可就沒命了。以後可不要為了家裏再做這樣危險的事情。?
少年點了點頭,父子二人將明珠放好,準備拿到上好的珠寶店去換成錢,然後買些好的水田,勤勤懇懇地種地生活。
探驪得珠的漢語詞典解釋:
驪:古指黑龍。成語的意思是,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原指冒大險得大利,後常比喻文章含義深刻,措辭扼要,得到要領。
●清陳其元《庸閑齋筆記?蔣振生書法論》:「其書法論壹篇,聚古人大旨於數百言之中,如探驪得珠,覺前賢紛紛議論,均為饒舌矣。」亦省作「探珠」、「探驪」、「探驪珠」。
●唐李白《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詩:「抱石恥獻玉,沈泉笑探珠。」
●後蜀何光遠《鑒誡錄?四公會》:「白公覽詩曰:?四人探驪,吾子先獲其珠,所余鱗甲何用?三公於是罷唱。」
●程善之《寄洪棣臣金陵》詩:「傾觴盡醉狂歌呼,興酣題句探驪珠。」
●王毓岱《乙卯自述壹百四十韻》:「揮毫驚倚馬,鬮韻想探驪。」
探驪得珠的近義詞/反義詞如下:
近義詞:探驪獲珠
反義詞:文不對題
用探驪得珠造句:
壹、對這壹尖端課題,他花了三十年時間才終於探驪得珠,圓滿地完成了。
二、在?世紀杯?作文大賽中,徐松的那篇可算是探驪得珠,被評為壹等獎。
三、馮總嘛,我是夏歡,機要文件,探驪得珠。
四、研討會上,聽得多,說得少,總能探驪得珠;喜歡看書,涉獵甚廣,總不離思考和解決中國現實和長遠問題的大框架。
五、這些見解靈構妙築,探驪得珠,相互映照,頗有壹種?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的大徹大悟。
六、充和早在七十三年前便已於古典藝術探驪得珠了。
七、內置式手持式紅外觀測儀采用非制冷探驪得珠測器技術制造,可在沒有任何光源照明的條件下,看到人眼難以觀察到的目標,可無線傳輸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