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晚遊六橋待月記翻譯及賞析

晚遊六橋待月記翻譯及賞析

1 晚遊六橋待月記原文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壹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

 石簣(kuì)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壹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裏。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wán)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艷冶(yě)極矣。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壹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1 晚遊六橋待月記翻譯

 西湖景色最美的時候是春天,是月夜。壹天裏最美的是早晨的煙霧,是傍晚山間的山光。那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氣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開放,景觀更是奇特。

 石簣多次告訴我:“傅金吾園中的梅花,是張功甫玉照堂中的舊物,應該趕快去觀賞。”我當時迷戀著桃花,竟舍不得離開湖上。從斷橋到蘇堤壹帶,綠柳迎風飄拂如綠煙,桃花盛開如紅霧,彌漫二十多裏。美妙的音樂隨風飄揚,帶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著各色絲織品的富裕的遊客很多,比堤畔的草還多,真是艷麗極了。

 然而杭州人遊覽西湖,卻僅在上午十壹時到下午五時之間;其實湖光翠綠之美,山嵐顏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陽未下時才最濃艷。月景之美,更是難以形容。那花的姿態,柳的柔情,山的顏色,水的意味,更是別有情趣韻味。這種快樂只留給山僧和遊客享受,怎麽能夠對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說呢!

1 晚遊六橋待月記賞析

 作者始先詳寫春日之景,並沒有著力去刻畫、描繪那種盛景,而只是用壹個詞語“竟不忍去”,由此就足見那種景色的迷人。最後作者提出了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即認為西湖的美景最適宜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時欣賞,這與壹般人遊湖選擇在“午、未、申”三時不壹樣,表現作者與壹般俗士迥異其趣,流露出作者寄情於山水的愉悅心境。不僅如此,在別人都急欲賞傲雪梅花時,作者卻為貶作輕薄之物的桃花所戀,也表現了他與傳統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時並沒有正面去寫月景,只是說“月景尤不可言”,“別是壹種趣味”,至於具體的月景,就只有留給人們去馳騁想像了。寫西湖春天的美景時,先寫石簣多次對我說“急往觀之”,“余(我)時為桃花所戀”,“由斷橋至蘇堤壹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裏”是直接寫景,寫出了春天的西湖美不勝收;接下來說“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艷冶極矣”,極言遊人如織的盛況。遊人為什麽如此多?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這是有力的側面烘托。

 文章以審美感受為線索,按照遊西湖的先後順序,用平實的文筆記敘了自己遊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麗壯觀的景色,而描繪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時不尚誇飾,只就眼前之景點染幾筆,卻活畫出西湖的“靈性”,表達了與常人不同的獨到審美情趣,從而表現出作者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1 晚遊六橋待月記作者簡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公安派"的創始者和領袖人物。袁宏道與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1623)合稱為“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荊州公安(今屬湖北)人。

 袁宏道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