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已有的情況看,隨著社會轉型、利益格局多樣性的演進和民眾民主意識、自衛意識的進壹步增強,我們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以實現各種不同的利益為中心的矛盾沖突,也就是說,我們正面臨著發生更多群體性事件的可能性。我們需要做的第壹件事情,就是統壹對群體性事件的看法與認識,也就是解決好如何看待群體性事件的問題。只有解決好這壹問題,才有可能在統壹思想的指導下采取相應的措施,化解各種矛盾沖突,妥善處置已經發生的群體性事件,並消除更多發生群體性事件的可能性,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對於群體性事件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壹是不能容忍,壹是不當回事。
前者認為,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黨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黨,在中國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裏,無論在什麽時候、什麽情況下,出現群體性事件都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出現群體性事件,有損於黨和國家的形象,是給黨和國家臉上抹黑。誰要是容忍群體性事件發生,誰就是對黨不負責任、對國家不負責任、對人民不負責任,就是對黨沒有感情、對人民沒有感情,就是工作沒做好、就是失職,就是應該叫他“下課”。
後者則剛好相反,認為,群體性事件是現階段我國社會各種利益矛盾的必然反映,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因為,在社會發展的任何階段,都不可想象沒有社會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沒有社會矛盾當然也就沒有社會,任何解決壹切矛盾的企圖,都只能是美好的夢想。再說,和諧社會,不等於沒有矛盾沖突,不等於沒有群體性事件。既然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那麽,我們又何必談“群”色變呢?
這兩種對於群體性事件的看去和態度,都不周全,都帶有其片面性。前者的要求過於盡善盡美,超出了現有的可能性,後者的態度又顯得主動性不夠,放棄了壹些應有的職責,因而,都不足為訓。
竊以為,對於群體性事件,壹是要冷靜正視,二是要妥善處置,三是要積極預防,把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是我們應取的正確視角與態度。
壹、正視群體性事件。 我們正處於壹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正在從事前人沒有做過、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的偉大事業。任何新生事物,都要經過壹個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缺點甚至錯誤,我們正在致力的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改革開放的宏偉事業也不例外。因為我們幹事情,常常不可能先學好了再幹,而只能是壹邊幹壹邊學,壹邊探索壹邊前進。與此同時,人類認識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的能力是有限的,雖然,我們每做壹件事情、每進行壹項改革,都要事先作認真細致的思考和謀劃,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可能把將來會出現的所有情況和問題都預料到,把解決所有可能發生問題的辦法都謀劃好。總之,在新的歷史進程中,在思想多樣化、利益多元化、人群多層化、信息公開化、交通便捷化的形勢下,發生群體性事件的可能性客觀存在,就我們現有的認識水平和治理能力而言,還不可能完全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有鑒於此,我們只能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待、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群體性事件。壹方面,不苛求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堅決改變已有的壹些做法,即讓幹部保證,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不發生任何群體性事件,壹旦發生群體性事件,就對他們進行“先入為主”式的責任追究。毫無疑問,責任追究是必要的,但必須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入情入理。另壹方面,群體性事件也不是什麽洪水猛獸,只不過是人民群眾中的部分成員,因某些利益訴求未能實現而與某些管理者或某項管理辦法發生矛盾沖突,是非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矛盾壹種表現形式,如此而已。出現壹兩起群體性事件沒什麽了不起,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壹出現群體性事件就如臨大敵、驚慌失措,就把所有參與群體性事件的人看作敵對分子,非置之“死地”不可。
二、處置群體性事件。 既然群體性事件在現階段還不可能完全避免,那麽,正確處置群體性事件,當然就是我們必須做好的壹項十分重要工作。之所說它十分重要,是因為這壹工作做好了,可以解決問題、化解矛盾、進壹步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反之,則會激化矛盾、擴大沖突、造成不堪設想的嚴重後果。
處理群體性事件,壹是要保持冷靜,二是要心懷感情。
參與群體性事件的人,壹般都是因為自己的合理(至少他們自己是這樣認為的)訴求長期得不到實現,在求助無門、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才走這步棋的。他們心裏很苦,往往是憋了壹肚子的氣,所以,在面對某些“官員”和管理者的時候,說話難免帶刺兒,難免讓人臉上掛不住。面對這樣的情況,處置者壹定要保持冷靜,妳說我聽,善解人意,決不動怒。只有保持平常的心態,才有可能了解全面、真實的情況,作出及時、正確的判斷,促成事件的妥善解決。
壹般來說,參與群體性事件的人,都是“弱勢群體”的成員。他們或者下崗失業,或者失去耕地,或者遭受了難以忍受的欺壓和盤剝,或者受到難以容忍的利益歧視,諸如此類,凡此種種。總之,他們都是壹些被管理者,在社會上沒有多少“話語權”。正因為如此,我們處置群體性事件就更需要懷有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真正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用人之幼”的情懷,幫助群眾解決問題,盡可能使他們的合理訴求得以實現。
涉及職工的群體性事件,工會必須參與處置,決不能缺位。在參與處置的過程中,工會壹定要找準自己的角色,旗幟鮮明地站在職工的立場上,盡力幫助職工實現合法訴求,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
當然,群眾的壹些要求,可能與現行的政策規定不相符合,暫時無法予以滿足,這也是正常的。對於這樣的問題,處置者也要耐心細致地給群眾解釋清楚。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只要妳堅決遵循黨的方針政策,懷著真心、真情做事,又把道理講清、道明,群眾是會給予理解的。毛澤東同誌早就說過,“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什麽事情也做不成了。”處理群體性事件尤其是這樣。
那麽,群體性事件究竟有沒有辦法加以預防?當然是有的。不可能完全避免,不等於對其完全無能為力。群體性事件不僅可以預防,而且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預防,要通過我們的有效工作,將其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群體性事件的發生,與我們的工作沒做周全、沒做到位、沒做及時有直接關系。因此,滿腔熱情而又認真負責地及時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就完全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生。認真做好我們該做的各項工作,就是最有力、最有效的群體性事件的預防措施。
預防群體性事件是我們各級領導幹部義不容辭的職責,因為我們是人。人是馬克思主義者,是要幫助人民,如果不幫助人民,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背叛。我們必須時刻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苦樂掛在心上,努力幫助人民群眾排憂解難。要隨時作壹番換位思考,經常想壹想,如果我是困難群眾中的壹員,我會怎麽想、怎麽做?如果我的父母也在提出利益訴求的人群之中,我又會怎麽想、怎麽做?涉身處地,以心換心,我們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就會深厚得多,我們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積極性、責任感就會大為增強,我們的工作也就會更為主動、更為周全、更為有效、更為及時、更受老百姓的歡迎,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就會被有效地控制在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