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七年》。
春秋時期,申、楚兩國交戰,申國戰敗,國君申侯為人貪得無厭,能說會道,在向楚國投誠之後受楚文王寵幸,封為大夫。
楚文王臨終時,擔心後人不能寬容申侯,就勸他外出避禍,對他說:“唯我知汝,汝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
意思是說:只有我最了解妳,妳貪得無厭,永遠也不會知足。從我這兒拿,從我這兒要,我從不指責妳的過失,但別人就不會這樣了。
申侯很有自知之明,他明白在楚文王死後,楚國將不會再有他的容身之地,他趕緊帶上文王賜給的寶物出逃到鄭國,用同樣的方法,獲取厥後公信任,出任鄭國大夫。
不久,楚國攻伐鄭國,齊國便集合陳、宋等六國攻打楚國的盟國蔡國,楚成王見情勢不妙,派使者向齊桓公求和。桓公答應了。於是,雙方都開始撤軍。
在撤軍途中,申侯陽奉陰違,先與陳國大夫轅濤塗商議請齊軍從東循海道回國。然後,對桓公說取道鄭國可以減少許多費用,齊桓公見申侯能為齊國考慮,十分高興,就把齊國占有鄭國的壹個軍事重鎮虎牢賞給申侯。
兩年後,鄭文公得罪了齊桓公。齊桓公出兵攻打鄭國,鄭文公嚇得沒了主意,申侯便自告奮勇前往楚國,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成王出兵解了鄭國之圍。他滿心希望能加官晉爵,可鄭文公沒給他賞賜。申侯對此深感不滿。
第二年,齊桓公又率軍伐鄭。轅濤塗要向申侯報復,便寫信給鄭國大夫孔叔,說申侯先前犧牲鄭國利益取媚齊國,取得虎牢之賞,現在又向楚國獻媚,使鄭國屢遭兵禍,現在只有殺了他,才能退齊兵。
鄭文公正因無退兵良策而焦頭爛額,加之對申侯的不滿,便下令殺申侯以退齊兵。
申侯被殺的消息傳到楚國後,令尹子文嘆道:“古人說‘知臣莫如君。’先王早已看出申侯貪得無厭,予取予求,早晚會惹殺身之禍,真是壹點不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