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三國的成語典故

三國的成語典故

七擒七縱

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後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彜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

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誌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彜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

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於用兵。第壹次上陣,見蜀兵敗退下去,就以為蜀兵不敵自己,不顧壹切地追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擒。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說,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人。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松綁,好言勸他歸順。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諳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觀看已經布置過的軍營,之後特意問他:“妳看這軍營布置得怎麽樣?”

孟獲觀看得很仔細,他發現軍營裏都是些老弱殘兵,便直率他說:“以前我不知道妳們虛實,給妳贏了壹次,現在看了妳們的軍營,如果就是這樣子,要贏妳並不難!”

諸葛亮也不作解釋,笑了笑就放孟獲回去。他料定盂獲今晚準來偷營,當即布置好埋伏。

孟獲回去後,得意洋洋地對手下人說,蜀軍都是些老弱殘兵,軍營的布置情況也已經看清楚,沒有什麽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營,定能逮住諸葛亮。

當天夜裏,孟獲挑選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進蜀軍大營,什麽阻擋也沒有。孟獲暗暗高興,以為成功在即,不料蜀軍伏兵四起,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接連被擒,再也不敢魯莽行事了。他帶領所有人馬退到滬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滬水,沒有船不能過去,天氣又熱,困難重重。”諸葛亮下令造了壹些木筏子和竹筏子,壹面派少量士兵假裝渡河,但到了河心壹碰到對岸射來的箭立即退回來,隨後再去渡河;壹面將大軍分成兩路,繞到上遊和下遊的狹窄處,渡過河去包圍孟獲據守的上城。後來,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雖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氣。諸葛亮還是不殺他;款待他後又放他回去。將士中有人對諸葛亮的這種做法不理解,認為他對孟獲大仁慈寬大了,諸葛亮向大家解釋說:“我軍要徹底平定南方,必須重用孟獲這樣的人。要是他能心悅誠服地聯絡南人報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萬大軍。妳們現在辛苦些,以後就不必再到這裏來打仗了。”

孟獲這次被擒又釋放後,下決心不再跟蜀兵作戰。但時間壹長。營裏快斷糧了,他派人向諸葛亮借糧,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獲親自出來,與蜀軍大將壹對壹比武。孟獲接連打敗了幾名蜀將,但剛到大堆糧食旁,被絆馬索絆倒被擒。蜀將當即傳達請葛亮的命令,讓盂獲回去,並把糧食搬走。

在這種情況下,孟獲終於從心裏佩服諸葛亮。為了讓各部族都歸順蜀國,他把各部族首領請來,帶著他們壹起上陣。結果又被蜀兵引進埋伏圈,壹網打盡。蜀營裏傳出話來,讓孟獲等回去,不少部首領請孟獲作主,究竟怎麽辦。孟獲流著眼淚說:“作戰中七縱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

就這洋,孟獲等終於順服蜀漢,聽從管轄。

單刀赴會

周瑜死後,劉備為了和吳國重新聯合起來,答應孫權等他攻占西川後就把荊州交給吳國。

這時劉備已經很強大了,他的軍隊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劉備在西川建立了蜀國,派關羽和他兒子關平駐守在荊州。

孫權聽說劉備占領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國向劉備要荊州。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計謀,寫了壹封信交給吳國的大使,讓他到荊州去找關羽。

吳國的大使拿著信來到荊州,卻被關羽拒絕了。關羽說:“這麽重要的事,我怎麽能相信壹封信呢?”然後就把大使趕回了吳國。

孫權大怒:“劉備分明就是在捉弄我。”魯肅出了壹個主意:請關羽到吳國來吃飯,趁機把他抓起來,逼迫關羽交出荊州,不然的話就殺死他。

關羽接到邀請信後,笑著說:“我才不怕他們,我壹個人去,看他們敢把我怎麽樣?”

第二天,關羽乘船來到吳國。魯肅早已經布置好了軍隊,只要關羽不答應,馬上就把他抓起來。

在酒席上,魯肅笑嘻嘻的提出歸還荊州的事,關羽就說:“我今天是來喝酒的,國家的大事我們不談”但魯肅還是壹個勁兒地提起荊州。

過了壹會兒,關羽站起來拉住魯肅說:“我有點醉了,荊州的事以後再商量吧。”說完就拉著魯肅向江邊走去。

吳國的士兵怕誤傷到魯肅,不敢對關羽下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關羽拉著魯肅走出去。關羽壹直把魯肅拉到江邊才放開手。等吳國軍隊來追趕時,關羽的船已經開出很遠了。

妄自菲薄

智取陳倉

七擒七縱

六出祁山

舌戰群儒

單刀赴會

得隴望蜀

負重致遠

出言不遜

兵貴神速

吳下阿蒙

車載鬥量

勢如破竹

老牛舐犢

如嚼雞肋

堅壁清野

巢毀卵破

顧曲周郎

壹身是膽

超群絕倫

七步之才

才占八鬥

如魚得水

髀肉復生

如飲醇醪

步步為營

偃旗息鼓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身在曹營心在漢

欲擒故縱

樂不思蜀

刮骨療毒

擊鼓罵曹

蔣幹盜書

桃園結義

水淹七軍

轅門射戢

初出茅廬

過五關斬六將

大意失荊州

三國歸晉

火燒連營

草船借箭

三顧茅廬

望梅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