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古代用於征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聲討、揭發罪行等的文書。現在也指戰鬥性強的批判,聲討文章。?
讀音:xí wén。
引證: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清君側,走檄文,雄兵義旗遮路塵。”?
近義詞:文書、戰書。
造句1、他奮筆疾書,飛文染翰,頃刻檄文已成。
2、換句話說,如果他去打仗,可以寫壹篇震驚天下的討伐檄文,但是敵人看不懂。
3、將軍在出兵討伐之前,宣讀了壹篇令人義憤填膺的檄文。
4、這篇檄文把敵人的反動謬論駁斥得體無完膚。
5、再也讀不到傳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龍飛鳳舞的楹聯。
6、這篇鏗鏘的應工人要求的檄文在四個居住區引起了不同反響。
7、亞特蘭大人讀著這封信,知道檄文已經發布,於是他們這些忠誠的南部聯盟擁護者趕快起來攆走巴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