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竈糖是民間在每年的小年(農歷12月23日)為喜慶的春節拉開了序幕的習俗之壹。
竈糖又叫關東糖,是壹種麥芽糖,粘性很大。吃竈糖寓意"竈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勞動人民的壹種美好願望。
按照傳統,小年這天要吃竈糖。農歷小年,按照傳統,小年要吃竈糖。竈糖是壹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是為了粘住竈爺的嘴巴。北京的`民謠“二十三,糖瓜粘”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各地的竈糖也都不壹樣,有麥芽做的白竈糖,也有黃豆面糖,芝麻糖等等。於是小年這天,人們會擺壹些甜瓜、竈糖在竈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誠祭拜竈王爺,為的就是讓竈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也是圖個吉利,以祈求平安。
小年的由來: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竈日,又稱“小年”。傳說竈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壹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壹頭鉆到竈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竈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竈底。老百姓覺得竈王壹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於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竈“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