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曝十寒成語故事如下: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壹般遊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壹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壹段記載:,孟子對齊王的昏庸。
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妳把它在陽光下曬壹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它十天,它那裏還活著成嗎?我跟王在壹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壹點從善的決心。
可是我壹離開他,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他,他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麽辦呢?”,按著,他使打了壹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妳不專心致誌,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
其中壹個專心致誌,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壹個卻老是認為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壹個師傅教的,壹起學的,然而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麽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壹樣啊。
”,補充說明:這是壹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壹樣東西、做好壹件事情,是非專心致誌、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壹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麽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壹。
故後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壹日暴之,十日寒之 ”精簡成“壹暴十寒”壹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作輟無常的壹種說法。用來比喻人在學習上抓的不緊,不能堅持,也就不能取得成績。
例如壹個人,對於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壹曝十寒的作法,那裏能學到什麽東西呢?
近義詞:十日寒之,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pù shí hán,意思是比喻學習或工作沒有恒心,出自 《孟子·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