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屍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說的通俗點:“供給側”則與“需求側”相對應,那個有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的“需求側”,與此同時,“供給側”是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四大要素。
需求側管理認為需求不足導致產出下降,所以拉動經濟增長需要“刺激政策”(貨幣和財政政策)來提高總需求,使實際產出達到潛在產出。供給側管理認為市場可以自動調節使實際產出回歸潛在產出。
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刺激政策”來調節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需要提高生產能力即提高潛在產出水平,其核心在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擴展資料
供給側改革意義
壹、重要性: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中央不失時機的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針,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做努力,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使供給側和需求側得以合理匹配,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二、急迫性:“觀察問題,看到病癥很重要,找準病根更重要。目前,在“三期疊加”的大背景下,影響經濟增長的突出問題有總量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更為突出。主要矛盾就是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不協調和不平衡,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需求側,已在供給側。
現在,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投資的效果在遞減,而供給體系總體上呈現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狀況,同時不少消費品供給規模有余而品質不足。只有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
三、展望:在抓好需求側管理的同時,“只要我們把握正確方向、奮力開拓進取,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就壹定能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百度百科-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