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博我國旅遊業持續發展潛力有多大
⊙魏國富 孫廣香 上海世博會閉幕已壹月有余,本屆世博會的參觀人數達到了史無前例的7300多萬人次,使我國旅遊業的發展上了壹個新臺階。縱觀世博史,世博會成功舉辦之後的後世博效應將在舉辦國和舉辦地不斷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它的社會效益也在往縱深發展。因此研究和探索後世博效應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意義重大。 後世博時代的旅遊潛力 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我國旅遊接待人數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這屆世博會對我國的影響持久深遠。而後世博對中國旅遊業的推動作用也在逐步顯現。 1.旅遊經濟效應 據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介紹,世博旅遊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估計超過800億元人民幣。而據上海財經大學世博經濟研究院院長陳信康預計,上海世博會的增量消費為468.64億元,產出影響為794.77億元,其經濟效益是北京奧運會的3.49倍。除了旅遊業的直接收入之外,世博園區的開發利用獲得的收益也將高達數千億元。由此可見,上海世博會給上海乃至全國帶來的後續經濟效益壹時還難以估量。 對於舉辦上海世博會的意義,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專職副主任鐘燕群曾表示,“世博會的舉辦將會帶動環境和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企業發展空間和技術的升級以及配套設施、基礎設施的優化。更重要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對整個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產生很大的潛在推動力,這種積極影響將會持續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 2.旅遊品牌效應 世博會既是每個時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類智慧的大匯聚,也是舉辦國全方位向世界展示本國社會、經濟、文化成就和發展前景的最好機會,是國力強盛的象征和國際地位提升的重要標誌。 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介紹,“最近幾年中國GDP增長非常快,與快速增長的物質力量相比,軟實力的上升訴求更加明顯和急迫。通過舉辦國際範圍內標誌性的活動來標誌壹個國家國際地位的上升,能尋求進壹步的國際尊重。上海世博會是繼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提升國際形象、提高軟實力的絕佳機會。” 2010年上海世博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中國的旅遊業也由此快步走向了世界,進壹步塑造了中國旅遊業的國際品牌,使中國的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與國際全面接軌,提高了我國各地旅遊產業在國際國內的競爭力和知名度,展現了中國旅遊品牌的魅力。 3.旅遊輻射效應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本屆世博會的主題突出地體現了人類對城市生活的美好期望。而我國政府以上海世博會為契機,完善了長三角地區綜合交通網絡,如杭州灣大橋、高速公路網、滬杭和京滬高速鐵路等。長三角城市群初步實現了3小時經濟圈,使得城市之間的交往更為便捷,進而為產業和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了有利條件,促進了長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使之成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壹。在後世博時期,將更有效地促進上海與長三角城市群持續健康發展。 由於世博會的舉辦加速了上海與長三角地區交通網絡的建立和健全,長三角龍頭城市上海與長三角城市群的連接更緊密了,便利的網絡化現代交通設施更促進了上海旅遊業的發展,並進壹步輻射到長三角旅遊度假勝地甚至全國各地的著名旅遊景區,發揮了強大的旅遊輻射效應。 據統計,在上海世博會的7300多萬客流中,有35%左右繼續在長三角地區和中國其他旅遊景區遊覽,極大地提升了上海周邊地區和我國的旅遊經濟。另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初步測算,世博創造的超過800億元人民幣的直接旅遊收入,對長三角地區旅遊及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尤為明顯。世博期間,周邊各主要城市旅遊人數和收入均呈現高位增長態勢,同時也帶動了公路、鐵路、航空客運量、住宿和餐飲業等旅遊相關產業20%以上的增速。 根據以上分析,世博會對旅遊業的強勁拉動作用效果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的聯動作用明顯,不僅對上海,並且對全國的發展意義深遠。而從各國歷屆世博會舉辦城市的發展經驗來看,上海世博會所能帶來的效應更大程度上體現在後續的發展和影響上,且其後世博的“黃金效應”不可估量。因此,如何抓住機會,最大限度地提升中國形象和上海的影響才是未來成功發展的關鍵。 後世博旅遊可持續發展策略 1.旅遊產品合理開發,產品結構進壹步優化 上海世博會作為世界性的盛會,留下了價值無限的旅遊產品。例如有形的場館和服務設施、無形的服務和文化等。這些旅遊產品將會作為新的基點,為我國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些旅遊產品的作用,進壹步發揮後世博效應,進行科學研究和探索,從而達到管理和規劃的科學性。 其壹,充分發揮永久性保留場館的作用。將這些保留場館和長三角區域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有機結合,並編入旅遊項目,豐富有區域特色的旅遊產品,完善旅遊產品的結構,使旅遊者的休閑和娛樂需求得以滿足,實現場館的合理利用,使永久性保留場館成為上海旅遊新地標。例如,作為世博園區單體面積最大建築且總造價達到30億元的世博軸,可以進壹步進行商業、餐飲、娛樂、會展等服務項目的開發,使之成為上海標誌性建築之壹。 其二,積極推動商貿會展旅遊業的發展。上海作為世博會舉辦城市,在後世博的商貿會展旅遊業的發展上占據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地位。尤其是上海這座大都市的發展重心是現代服務業,而商貿會展旅遊業是新興的現代服務業的代表。舉辦各種商貿會展旅遊活動是提升上海各行業發展的“助推劑”。盡管商貿會展旅遊業在上海世博會期間影響力稍有減弱,但後世博時代我國商貿會展旅遊業的開拓與發展,將借助世博會的強勁東風展現其獨有的魅力。 其三,不失時機地推出觀光旅遊、文化探尋旅遊以及低碳環保生態旅遊等產品,不斷完善各種不同的專項旅遊項目,從而實現創新旅遊產品,增加旅遊產品的目的。上海世博會給我國旅遊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後世博中國作為旅遊目的地國,除了世博園區內的保留場館作為新的旅遊觀光景點外,還應充分利用世博會對我國整體旅遊形象的再造作用,向海內外的遊客推出附加值高的旅遊產品,以吸引更多的旅遊者。 其四,加強國際旅遊合作,積極開拓國際旅遊市場。我國旅遊業要緊緊地抓住這壹有利時機,及時優化旅遊的資源配置,整合旅遊資源,多視角、多領域地展示中國在自然文化觀光、民俗風情、休閑度假及專項旅遊等方面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和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提升我國旅遊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使我國的旅遊業躋身於世界旅遊的強國之林,確保後世博我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2.加強區域旅遊合作,形成後世博旅遊經濟圈 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為區域內旅遊合作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長三角區域的旅遊業應***同努力打造出以世博舉辦地為核心的區域旅遊圈,推出具有“後世博”特色的旅遊線路,建立以上海為核心、以周邊城市為主線的發展思路,發揮上海對其周邊地區的旅遊觀光的輻射效應。同時,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各地的各級政府也要積極地建設相應的適合旅遊發展的各項配套工程,充分吸收上海的“輻射效應”,促成我國長三角和其他各區域旅遊圈的形成。 3.提升旅遊行業整體素質,狠抓服務質量 旅遊業的相關管理者和組織者要充分利用上海世博會這個杠桿, 培育中國旅遊業的健康形象, 把我國旅遊業的整體素質提升上去, 為中國後世博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壹個良好的基礎。 我國旅遊業要以世博會為動力, 推進國際旅遊促銷的常規化和專業化。根據“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倡導低碳生活的現代旅遊觀,在旅遊企業和旅遊景區實行低碳綠色管理體系認證制度, 從而提升中國旅遊業的形象。 4.建立後世博旅遊管理信息系統 旅遊信息系統總體上應包括旅遊產品信息、旅遊交通信息、餐飲信息、住宿信息、娛樂及購物信息等。我國旅遊業應建立健全旅遊信息網絡,按照統壹標準,有選擇地對上述信息進行采集、提供、分析、發布和傳播,通過GIS輸出旅遊信息,既通過互聯網面對潛在的遊客、通過城市和旅遊區的遊客信息服務中心和賓館飯店設立的信息咨詢系統為旅遊者提供幫助,激發潛在旅遊消費者的旅遊動機。 針對國外市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旅遊興趣,提供不同的產品內容和服務;國內市場也應當對不同的地區特點和人群進行細分。通過建立完善後世博旅遊信息系統,改善旅遊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提高市場透明度。 5.加強旅遊行業的立法制度建設,規範旅遊市場 後世博時期,應根據我國旅遊業發展措施,結合旅遊業發展狀況,吸收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對壹些不適應時代發展的政策措施進行修訂。同時及時制定壹些空缺領域的政策法規,盡快完善旅遊行業管理體系的建設,建立健全旅遊法律法規體系,規範旅遊市場秩序。 綜上所述,後世博旅遊經濟效應的發揮是壹個相對較長的過程。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