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千古壹後..
說皇後長孫氏是政治家,信的人不會很多,無論正史野史都把她描繪成壹個賢妻良母,可是妳要按魯迅先生說的讀史方法來讀舊唐書和新唐書,妳就會從皇後長孫氏的傳中讀出政治二字。內容先不看,就說篇幅,舊唐書有壹千二百多字和新唐書有二千多字,其他人的傳提到皇後長孫氏的也有幾十處,說這些文字都與政治無關妳信嗎?妳要去讀壹讀就會發現其中有三分之二是與政治相關的,只不過她是壹個站在背後的政治家。
第壹,她出生在官宦世家,父親是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晟,母親是隋揚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兒,典型的高幹子弟,兒時祖輩和父輩的參與的政治鬥爭壹定會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兄長孫無忌能夠成為唐初的大政治家壹定也少不了幼時的熏陶。況且史稱其“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女處尊位,履中居順也。此女貴不可言。”可知其是受過良好的教育的,父母也知其會達“尊位”的。這是她做政治家的基礎。
第二,說她是賢妻良母是因為太宗即位,立其為皇後,並常問其政時,對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豈敢豫聞政事?”太宗固與之言,竟不之答。所以大家都認為皇後長孫氏不幹政,但妳若細細讀壹下就會發現,這正說明太宗即位前皇後是積極參與政治鬥爭的,太宗即位時她已與太宗壹起生活了十三年,先嬪於太宗,後冊為秦王妃,再冊拜皇太子妃。太宗登位前的壹系列政治鬥爭她必然是參與者,不然太宗不會壹而再,再而三問其政事,除非太宗是個傻子,沒事老拿政事去問壹個家庭婦女。若這是放在妳身上,妳會這麽幹嗎?這段記載只能突出長孫皇後的政治敏銳,能夠及時的定位,從前政治前沿退到二位。就憑這壹點就可以說她是政治家。
第三,史上也是有其直接參與政治的記載的。說從武德元年,冊其為秦王妃時,太子建成對太宗就猜忌的非常厲害,其實由於太宗功高蓋主,高祖對太宗也猜忌的非常厲害,此時長孫氏就知道“孝事高祖”,並能“恭順妃嬪”,極大的緩和了高祖與太宗矛盾,為太宗的玄武門之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再後來,玄武門之變時,太宗引將士入宮授甲,長孫氏能親自出來慰問大家,並多有勉力之詞,鼓勵之詞,左右莫不感激,誓死效命。玄武門之變,長孫氏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這些足以證明長孫氏是從過政的,說她是政治家也無不妥之處。
第四,太宗即位後她的壹些言論事實上是在幹政。由她自己不幹預政事,也不願意她的兄弟子侄從政使得太宗對她的家族更加信任,在其向太宗表述不願意的兄弟子侄從政的意見後,其嫡兄長孫無忌竟被用為左武候大將軍、吏部尚書、右仆射;其另壹異母兄長孫安業,好酒無賴,且在長孫氏長孫無忌年幼時常欺負他們兄妹兩個,長孫氏反常請太宗厚加恩禮,位至監門將軍,天下盡知長孫氏之善。然而,這混人竟參加劉德裕謀反,太宗又記恨其曾欺負過皇後,要殺長孫安業,皇後又為其求情,死罪得免,但受盡活罪。天下人再稱其善,倒覺得心裏涼颼颼的。不難看出,皇後長孫氏推進二線後,仍在從政,是個幕後的政治家。
第五,皇後長孫對子女要求嚴格,是想把子女教育成政治家的,若她沒有政治眼光,政治見解怎麽教育子女?只可惜她死的太早,才三十六歲,不然不會廢太子承乾,立李治,也就不會有後來得武氏之亂。可見皇後長孫得政治素質也是壹流的。
皇後長孫這樣的政治家歷史上並不多,但她的政治藝術更是無人可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