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學
西尼羅河病毒是壹種B群蟲媒病毒,屬於黃病毒科黃病毒屬成員, 與黃病毒科病毒中的聖路易腦炎病毒( St. Louis Encephal itis Virus) 、澳洲墨累河谷腦炎病毒(Murray Valley Encephal itis Virus) 以及日本乙型腦炎病毒( Japanese Encephal itis Virus) 等相似,侵襲中樞神經系統,造成腦炎癥狀[ 1 ,2] 。在電鏡下病毒顆粒呈球型,大小20~50nm,有囊膜和蛋白衣殼, 其核酸為不分節段的單股正鏈RNA, 約10000~11000bp[ 3] , 編碼三個結構性蛋白( Capsid ,Premembrane , Envelope) 。E 蛋白介導細胞粘附和膜融合,是重要的毒力因子[ 4] 。對最近幾次流行的WNV毒株E蛋白基因進行序列分析,可將WNV分成Ⅰ系和Ⅱ系。大多數WNV 流行株屬於Ⅰ系, 包括1999 年和2000 年美國株、1996 年羅馬尼亞株、1999 年俄羅斯株等。Ⅱ系包括在非洲中部流行的大多數地方流行病毒株[ 5] 。
病毒在室溫條件下不穩定,易被乙醚、去氧膽酸鈉或甲醛滅活。
流行病學
1937 年,西尼羅河病毒首次在烏幹達的西尼羅河省壹名發熱婦女的血液中分離出來,故命名為西尼羅河病毒[ 6] 。隨後, 埃及、以色列、羅馬尼亞、印度、俄羅斯、南非、法國等國家均報告分離到該病毒[ 7] 。
1999 年,西半球的美國紐約首次分離WNV後,每年有規模不等的爆發, 導致多人發病死亡, 見表1[ 8] 。
傳染源主要為處於病毒血癥期的帶毒動物和該病毒的自然貯藏宿主( 主要為鳥類) 。人、動物和鳥類等都是易感動物。據報道, 在43 種蚊子, 157 種鳥類,馬、狗、山羊等16 種哺乳動物,鱷魚體內可以檢測出病毒,證實可以感染該病[ 9 ,10] 。傳播媒介主要是蚊子,包括庫蚊、伊蚊和曼蚊。通常僅雌蚊以人和動物血液為生,雄蚊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人畜被感染的雌蚊叮咬後才可能感染病毒。美國Lawrie 博士認為,虱和硬蜱也可能是重要的傳播媒介。新近研究證明,輸血、器官移植、垂直傳播、哺乳等都是傳播本病的重要途徑[ 11 ,12] 。
WNV的傳播循環:WNV 感染鳥類, 並以他們為貯藏宿主。蚊子叮咬帶毒鳥類,其唾液腺攜帶病毒。然後它們叮咬鳥類、家養動物或人時傳播病毒,引起發病。人和馬等動物不同於鳥類( 貯藏宿主) ,是偶然宿主,他們並非病毒循環所必需的壹個組成部分,但也可引起人和家養動物感染發病[ 13] 。
本病的發生季節主要在夏末或早秋,而在溫暖的氣候條件下,可全年發生。另外,雨水多、氣溫高、洪水等自然環境因素可使WNV感染發病率增高。
病理變化和癥狀
西尼羅河病毒的核衣殼是壹種劇毒蛋白,會引起感染細胞自行雕亡。腦組織病理變化主要為炎性單核細胞浸潤;腦幹,特別是延髓廣泛受損。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表明,腦組織壞死區內、神經元內、神經突觸部均可檢測到WNV。
潛伏期壹般3~15 天[ 14] 。但並非所有感染者都會發病, 發病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免疫力較弱者。壹般80 %左右的人在感染了西尼羅河病毒後不發病,也沒有任何癥狀,經過壹段時間後,這些人的體內還會產生相應的抗體, 並能保持這種抗體數年。僅20 %左右的感染者會出現發熱、頭痛、眼痛、肌痛、惡心、厭食等癥狀,壹些患者會有淋巴結腫大和胸腹、背部的皮疹,這時候稱該病叫“西尼羅河熱”。
另有不到1 %的感染者由於病毒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而發生嚴重的臨床癥狀,表現為高熱、劇烈頭痛、頸強直、抽搐、昏迷,這就是”西尼羅河性腦炎”。該病的病死率約為3 %~5 %[ 12 ,13 ,15] 。Austgen 將四只狗經蚊叮咬發病,均不表現臨床癥狀,但在12~60 小時出現病毒血癥,唾液中未檢測到病毒。4 只經蚊子叮咬發病的貓在12~36 小時也出現病毒血癥,其中3 只表現精神沈郁和波動熱,但沒有神經癥狀,另壹只貓出現貧血。唾液中均未檢測到病毒。經口發病的4 只貓均沒有出現發熱和神經癥狀,但2 只出現病毒血癥[ 16] 。這說明貓狗等寵物可能也是重要的帶毒動物,由於寵物與人關系密切,所以應提高警惕,以防惹病上身。病馬體溫升高( 39~40 ℃) , ***濟失調, 呼吸困難,約40 %表現腦炎癥狀, 行走不便, 顫抖, 轉圈及痙攣,嚴重者甚至死亡。其癥狀與狂犬病、馬皰疹病毒病、馬原生動物腦脊髓炎、東部馬腦炎、西部馬腦炎或委內瑞拉馬腦炎等病相似,註意鑒別診斷[ 13] 。
診 斷
結合流行病學和臨床癥狀,可初步診斷。本病壹般發生夏秋雨水蚊蟲多的季節,人畜***患,並出現發熱和腦炎癥狀,兒童和老人易感且病情嚴重等,可作出初步診斷。但是要註意與日本腦炎等相區別。壹般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計數降低,腦脊液中蛋白增多、細胞數輕度到中度升高,以淋巴細胞為主。
目前,西尼羅河病毒感染的診斷主要為血清學診斷和核酸增擴檢測病毒[ 8] 。血清學診斷方法較多,最重要的是抗原捕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MAC -ELISA) ,其原理是檢測腦脊液中WNV的特異性IgM抗體,敏感性特異性均高[ 17] 。病毒抗原孔的D410nm值超出陰性對照孔D410nm值的2 倍者,判為陽性。
經MAC- ELISA 法篩檢的陽性樣品還須用蝕斑減少中和試驗進行進壹步檢查。蝕斑減少中和試驗所用的病毒是1999 年在紐約州從美國烏鴉體分離的西尼羅河病毒株NY99 ,引起Vero 細胞產生細胞病變,而用瓊脂覆蓋後會形成病毒蝕斑。檢測時首先將待檢馬血清做1∶10 和1∶100 稀釋,用稀釋好的血清與標定的PFU 為100 的NY99 西尼羅河病毒混合,在37 ℃孵育75 分鐘,再將混合物接種到單層Vero 細胞的培養瓶內,孵育60 分鐘後覆以瓊脂,繼續培養72 小時,用含中性紅的瓊脂覆蓋1 次,第二天觀察記錄蝕斑形成情況。若病毒蝕斑減少90 %可判為陽性。
病毒核酸檢測方法主要是RT- PCR,其敏感性和特異性都很高,但用於擴增馬腦組織病料時,該方法的敏感性較差,常擴增不出特異性條帶。其原因可能是病毒在馬的腦組織中復制數量較低,其核酸含量未達到能被檢出的水平。為此,美國農業部動植物檢疫局於2001 年建立了從馬的腦脊髓組織中檢測病毒核酸的巢式RT - PCR。常規方法提取病毒RNV,然後進行2 次RT - PCR。PCR擴增的區域是西尼羅河病毒E 蛋白基因區。將擴增產物電泳,見到248bp 的DNA 條帶者判為陽性[ 18] 。
防 治
目前沒有有效疫苗。但據報告,英國劍橋大學研制的壹種疫苗已進入臨床實驗階段。另,美科學家研究宣布,”嫁接”了西尼羅河病毒基因的登革熱疫苗對預防本病有廣闊前景[ 11] 。到現在為止,本病尚無特異性治療藥物,壹般發病後主要對癥治療,以支持療法為主,所以預防本病的唯壹方法——滅蚊和防止被蚊子叮咬——就有了格外重要的意義[ 13] 。
蚊子是最主要的傳播媒介,WNV 流行與蚊子活動密切相關。因此控制、消滅蚊子和避免被蚊子叮咬是最好的預防方法。預防關鍵是防蚊滅蚊,避免在患病蚊活動區域活動;盡量穿長袖衣服和長褲;在防止蚊蟲叮咬上可以用防蚊劑; 盡量關閉門窗。消滅蚊及其幼蟲,對蚊蟲孳生地噴灑殺蟲藥,減少蚊的孳生地;隔離陽性動物,盡量避免接觸可能被蚊子叮咬的動物[ 14] 。
我國對西尼羅河病的防控方案
西尼羅河病已成為全球性的疾病。但我國目前尚未發現該病,為了防患於未然,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保障養殖業穩定發展, 必須加強對本病的了解,提高防控意識。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CDC)已制訂出臺了針對西尼羅病毒病的預防控制方案,明確提出我國對該病預防控制的主要策略是:積極開展監測,對媒介蚊蟲實行綜合控制。並在全國實行疫情監測、媒介蚊蟲監測、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相應的科學研究,以及預防控制對策、出現疫情後的應急處理等方面,提出了壹系列有意義的應對措施。
1. 阻斷傳入:提高防患意識,加強港口、機場檢疫。對於來自疫區的所有人員要求其提供該病的健康檢疫證明,對不能提供證明的人員要進行強制性衛生隔離和檢疫;對於來自疫區進口馬匹、進口鳥類要求其提供無該病的檢疫證明;對於來自疫區的車輛、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和進口自疫區的貨物要檢查有無蚊子及其幼蟲,檢查通過方準進關入境。
2. 滅蚊:蚊子傳播多種病毒,也是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因此,滅蚊有百利無壹害,是防控本病的重要手段。
3. 劃定了多方面實施監測的具體內容:對於人的疫情監測,展開對疑似病例和臨床診斷病例的報告、調查;對蚊媒展開成蚊密度、消長情況、帶毒率以及幼蚊密度監測;對鳥類則主要進行鳥類死亡監測及病毒分離;對家養動物監測,即對雞、鵝等家禽及豬、馬等感染狀況調查,對死亡動物腦脊液或腦組織作病毒分離。
( 參考文獻18 篇略)國外畜牧學———豬與禽 第24 卷第4 期 2004 年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