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泥石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並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漿組成。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大量的水體浸透山坡或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壹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泥石流經常突然爆發,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並以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泥石流所到之處,壹切盡被摧毀。右圖就是壹幅泥石流所造成破壞的照片。
我國泥石流的分布有什麽特點?
我國泥石流的分布明顯的受地形、地質和降水條件的控制。特別是在地形條件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1、泥石流在我國集中分布在兩個帶上。壹個是青藏高原、盆地與東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過渡帶。
2、在上述兩個帶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壹些沿大斷裂,深大斷裂發育的河流溝谷兩側。這是我國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動最頻繁,危害最嚴重的地帶。
3、在各大型構造帶中,具有高頻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巖、片巖、片麻巖、混合花崗巖、千枚巖等變質巖系及泥巖、頁巖、泥灰巖、煤系等軟弱巖系和第四系堆積物分布區。
4、泥石流的分布還與大氣降水、冰雪融化的顯著特征密切相關。即高頻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氣候幹濕季較明顯、較暖濕、局部暴雨強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區。如雲南、四川、甘肅、陜西、西藏等。低頻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東北和南方地區。
泥石流的種類:
泥石流按其物質成分可分成 3 類: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徑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叫泥石流;
以粘性土為主,含少量砂粒、石塊,粘度大,呈稠泥狀的叫泥流;
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謂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質狀態可分為 2 類:
壹是粘性泥石流,含水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體物質占 40—60% ,最高達 80% 。水不是搬運介質,而是組成物質。稠度大——石塊呈懸浮狀態,暴發突然,持續時間短,破壞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體物質占 10—440% ,有很大分散性。水為搬運介質,石塊以滾動或躍移方式前進,具有強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積物在堆積區呈扇狀散流,停積後似“石海”。
以上分類是我國最常見的兩種分類。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分類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類有:冰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溝的形態分類有:溝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類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發展階段代發類有:發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泥石流對人類有哪些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發突然、來勢兇猛、迅速之特點。並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單壹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泛和嚴重。它對人類的危害具體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對居民點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見的危害之壹是沖進鄉村、城鎮,摧毀房屋、工廠、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場所、設施。淹沒人畜,毀壞土地,甚至造成村毀人亡的災難。例如1969年8月,雲南大盈江流域弄璋區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兩村被毀,97人喪生,經濟損失近百萬元。
2、對公路、鐵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沒車站、鐵路、公路、摧毀路基、橋涵等設施,致使交通中斷,還可引起、正在運行的火車、汽車顛覆,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有時泥石流匯入河流,引起河道大幅度變遷,間接毀壞公路、鐵路及其他構築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線,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例如甘川公路394公裏處對岸的石門溝,1978年7月損失。例如甘川公路394公裏處對岸的石門溝,1978年7月暴發泥石流,堵塞白龍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裏,白龍江改道使長約兩公裏的路基變成了主流線、公路、護岸及渡槽全部被毀。該段線路自1962年以來,由於受對岸泥石流的影響已3次被迫改線。建國以來,泥石流給我國鐵路和公路造成了無法估計的巨大損失。
3、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主要是沖毀水電站、引水渠道及過溝建築物,淤埋水電站尾水渠,並淤積水庫、磨蝕壩面等。
4、對礦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毀礦山及其設施,淤埋礦山坑道、傷害礦山人員、造成停工停產,甚至使礦山報廢。
參考資料:
/learning/lesson/course/detail.asp?id=42&lessonnum=5&coursenum=13